白发初为吏,有惭年少郎。
自知身上拙,不称世间忙。
秋雨悬墙绿,暮山宫树黄。
同官若容许,长借老僧房。
白发初为吏,有惭年少郎。
自知身上拙,不称世间忙。
秋雨悬墙绿,暮山宫树黄。
同官若容许,长借老僧房。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建的作品,表达了诗人初任官职时的谦逊与自知之情。诗中“白发初为吏,有惭年少郎”两句,通过对比自己的白发与年轻同僚之间的差距,表现出诗人对于自己能力不足的自谦和对年轻人的敬意。
“自知身上拙,不称世间忙”进一步强调了诗人对自身的评价,他认为自己并不适合这个快节奏的世界,也不够格参与世间的繁忙事务。这种谦逊的态度在古代文人中颇为常见,既是对自我能力的一种认知,也是一种修养和风度的展现。
“秋雨悬墙绿,暮山宫树黄”两句则转向自然景物,用以描绘一个静谧而又略带凄凉的秋日场景。秋雨使得墙壁湿润而呈现出一片苔痕,暮色中山上的宫殿和树木都染上了金黄色的光辉。这不仅是对自然美景的描绘,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淡泊。
最后,“同官若容许,长借老僧房”表达了诗人对于一种平静生活状态的向往。他希望如果同僚们能够理解和允许,他愿意长久地借住在一位老僧的房间里,这里可能代表了一种远离尘嚣、心灵得以净化的空间。
总体而言,王建通过这首诗展现了自己对官场生活的观察与思考,以及对于一种超脱世俗、追求内在平和的心境。
日华悠悠江色清,碧波万里生春明。
商妇琵琶别怨生,击楫渡江舟正行。
美人美人既无情,澧兰沅芷扬芳馨,欲见不见心怦怦。
轻风吹罗裳,击楫且勿忙。
恐惊菰蒲中,交颈双鸳鸯。
莫学桃根与桃叶,渡江一去音信绝。
江上春来复春去,对此流光泪盈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