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北慈乌好,群飞长子孙。
争巢偏挟势,反哺独知恩。
秋树霜前绕,寒枝月下蹲。
往来随候雁,此理竟谁论。
塞北慈乌好,群飞长子孙。
争巢偏挟势,反哺独知恩。
秋树霜前绕,寒枝月下蹲。
往来随候雁,此理竟谁论。
这首明代诗人刘崧的《北平十二咏·慈乌》描绘了塞北地区慈乌的形象。诗中慈乌被赞誉为忠诚的象征,它们成群结队,繁衍生息,尤其是母乌展现出强烈的家族责任感,争相筑巢并懂得反哺之恩。秋天霜降之前,它们围绕着秋树飞翔,寒冷的月夜则蹲守在枝头。这些慈乌与候雁相伴,随季节迁徙,诗人在结尾提出了一个疑问:这种感恩和亲情的道理,又有谁能真正理解和评说呢?整首诗通过慈乌的描绘,寓言般地表达了对亲情和感恩之情的赞美,以及对人伦道理的深沉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