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楼天将晚。流素月、寒光正满。
楼上笑揖姮娥,似看罗袜尘生,鬓云风乱。
珠帘终夕卷。判不寐、阑干凭暖。
好在影落清尊,冷侵香幄,欢馀未教人散。
西楼天将晚。流素月、寒光正满。
楼上笑揖姮娥,似看罗袜尘生,鬓云风乱。
珠帘终夕卷。判不寐、阑干凭暖。
好在影落清尊,冷侵香幄,欢馀未教人散。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中秋月下的楼上雅集图景。诗人通过对西楼夜晚景象的细腻刻画,展现了一个优美而又略带哀愁的情境。
“西楼天将晚。流素月、寒光正满。” 开篇两句,便设定了背景:黄昏时分,夜幕即将降临,而那轮明月则洒下清冷的光辉,如同水银泻地一般充盈。
“楼上笑揖姮娥,似看罗袜尘生,鬓云风乱。” 这里诗人描绘了一位佳人在西楼上的优雅姿态,她似乎在对月神微笑,而她的罗袜则如同尘埃一样轻盈飘逸。同时,鬓发被风吹得蓬乱,这些细节生动地展现了场景中的活力与美感。
“珠帘终夕卷。” 珠帘在夜色中缓缓卷起,这不仅是对室内环境的描绘,也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私密空间的营造。
“判不寐、阑干凭暖。” 诗人通过“判不寐”表达了一种梦境与现实交织的状态,而“阑干凭暖”则传递出一种对温暖和安宁的向往。
“好在影落清尊,冷侵香幄,欢馀未教人散。” 最后两句诗,诗人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珍惜,那是月影下的清酒,以及那份即使遭遇寒意侵袭,也不愿让这份欢乐迅速消逝的情感。
整体而言,这首词通过描绘楼上雅集,传递了一种淡淡的忧郁和对美好时光的珍视。在诗人笔下,那个夜晚,不仅有月亮,还有人间温情的交织。
峡壁仙掌立,细路纹在掌。
久别莲花峰,十年如更长。
万石相玲珑,叠出群山上。
云峦时绝续,泉声日奔放。
泱漭天为岸,扶难感藜杖。
绝巅峙峭石,生成非一状。
要知颖露奇,只在蟠根广。
奇绝飞来石,何年巧安放。
谓坠上空空,谓崩绝依傍。
莫穷结构原,弥惊孤立壮。
青阳市惠泽,万物咸昭苏。
足信天地心,未定荣与枯。
嗟予宰剧邑,三岁颇勤劬。
戴星急公程,饮水志不渝。
虽无赫赫功,父老则已孚。
燕蓟北鄙人,赋性原拙愚。
幸得逭罪戾,寒梅照冰壶。
冉冉星纪流,兹岁又告除。
逋债苦煎迫,家人相嗟吁。
解颜慰童孺,何用此区区。
枉道不可为,前贤有令模。
不见冱寒尽,春风吹衣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