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夷良冶手,巧范象为觞。
拟海由中洞,投醪任鼻香。
青牺依古制,白兽借型光。
倾盖邀鹦鹉,虚怀避凤凰。寒温兼委纳,清浊总?扬。
惯见金钗坠,尝从锦瑟傍。
南夷良冶手,巧范象为觞。
拟海由中洞,投醪任鼻香。
青牺依古制,白兽借型光。
倾盖邀鹦鹉,虚怀避凤凰。寒温兼委纳,清浊总?扬。
惯见金钗坠,尝从锦瑟傍。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技艺高超的南方工匠,他以大象为原型,精心制作了一件象形酒器——象樽。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这件艺术品的精妙与独特。
“南夷良冶手”,开篇点出工匠来自南方,技艺高超。“巧范象为觞”,巧妙地将大象的形象转化为酒器,构思独到。“拟海由中洞,投醪任鼻香”,形象地描述了象樽的设计,仿佛大海从其中心洞口涌出,酒液倾入时,香气四溢,令人向往。“青牺依古制,白兽借型光”,青色的动物形象遵循古代的传统,白色的兽形增添了器物的光泽。“倾盖邀鹦鹉,虚怀避凤凰”,诗人想象着在宴会上,象樽邀请鹦鹉前来,而凤凰则因谦逊而避开,营造出一种和谐而庄重的氛围。“寒温兼委纳,清浊总?扬”,无论是冷饮还是热饮,无论是清澈还是浑浊的酒液,都能被妥善容纳和展示。“惯见金钗坠,尝从锦瑟傍”,最后两句通过日常生活中的细节,进一步强调了象樽的实用性和广泛使用场景,无论是贵妇的金钗掉落,还是乐师的锦瑟旁,都能见到它的身影。
整首诗通过对象樽的细致描绘,不仅展现了明代工艺美术的精湛技艺,也体现了诗人对生活情趣的深刻洞察和审美追求。
年少尝读书,复挟琴与医。
世无识真者,持此将安之。
古调不咏俗,空囊不贮赀。
结交名公卿,云间接风期。
披烟对珠玉,常恐生微疵。
向来壁上弓,落杯辄自疑。
此事一了了,昔贤当并驰。
李卿句有眼,妙语真而师。
张芝学书池水黑,章草如芝古无敌。
右军睥睨难抗行,恨不临池作书癖。
云何汝水之上崔嵬峰,到今方池有遗墨。
此事不特古老传,往往故事书简册。
南丰先生欣得之,手挥巨笔飞霹雳。
云是逸少徜徉山水间,笔墨淋漓此其迹。
呜呼胜事妙入神,千年尺水清粼粼。
有时水面浮墨过,纷纷郁郁非烟云。
我书敧倾不成字,秋雁斜行落窗纸。
印泥沙法安可传,独抚馀踪玩清泚。
但当一日书一箱,笔踪或在子钦行。
他年若榜凌云殿,定不悬橙白头如仲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