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潼关》
《潼关》全文
清 / 李因笃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云薄关河紫气长,帝枢曾此撼岩疆。

河经百二开天地,华枕西南锁雍凉。

戍火忽移函谷月,征车多带灞亭霜。

旧京萧索垂千载,飞挽何由接巨航。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潼关雄伟壮丽的景象以及其历史地位。"云薄关河紫气长",开篇以云雾缭绕下的潼关为背景,展现出大气磅礴的气势。"帝枢曾此撼岩疆",暗示潼关是古代帝王权力中心的重要防线,象征着国家的稳固和边疆的安宁。

"河经百二开天地",运用夸张手法,强调黄河天险的重要性,仿佛它支撑着天地之间的格局。"华枕西南锁雍凉",进一步描绘潼关地理位置的关键,它像一床华贵的枕头守护着西北的雍州(今陕西一带)和凉州(今甘肃一带),确保了边疆的稳定。

"戍火忽移函谷月",通过戍楼烽火与函谷关月的描绘,展现了边防的紧张与军事活动。"征车多带灞亭霜",则反映出过往行旅在寒冷的霜雪中穿行,显示出潼关作为交通要道的繁忙。

最后,"旧京萧索垂千载,飞挽何由接巨航",诗人感慨历史沧桑,昔日繁华的都城如今已显荒凉,感叹如何才能恢复往日的繁荣,让巨大的船只也能在此停泊。整首诗寓含对历史变迁和国家兴衰的深沉思考。

作者介绍
李因笃

李因笃
朝代:清

李因笃,字子德,一字孔德,号天生,陕西富平东乡(今富平薛镇韩家村)人。生于明崇祯五年(1632年),卒于清康熙三十一年(1692年)。自幼聪敏,博学强记,遍读经史诸子,尤谙经学要旨,精于音韵,长于诗词,诗逼杜甫,兼通音律,崇尚实学,为明清之际的思想家、教育家、音韵学家、诗人。被时人称为不涉仕途的华夏“四布衣”之一。康熙十八年(1679年)荐鸿博授检讨。尝辨秦中碑版极有依据。行、楷书用笔秃率,意近颜真卿。著《古今韵考》《受祺堂诗文集》《瓯钵罗室书画过目考》《增校清朝进士题名碑录》。
猜你喜欢

麟趾赞

麟有趾而不踶,仁哉麟哉。有定而不抵,仁哉麟哉。

有角而不触,仁哉麟哉。

今之人,一朝之忿以触人,灭身辱亲。

呜呼,人中有兽,兽中有人。

(0)

赠知命弟离戎州

道人终岁学陶朱,西子同舟泛五湖。

船窗卧读书万卷,还有新诗来起予。

(0)

题大云仓达观台二首·其一

戴郎台上镜面平,达人大观因我名。

何时燕爵贺新屋,唤取竹枝歌月明。

(0)

答王晦之见寄

临西风,动商歌。

故人别来少书信,为问故人今若何。

白云濛濛迷少室,明月耿耿照秋河。

可怜此月几回缺,空城每见伤离别。

邮筒朝解得君诗,读罢凉飙夺炎热。

嗟乎晦之遣词,长于猛健,故意淡而孤绝。

有如怒流云山三峡泉,乱下龙山千里雪。

大宛天马嘶青刍,神俊照人绝世无。

自言欲解羁衔去,不能帖耳驾盐车。

朝登商山采三秀,暮上缑岭追双凫。

纷纷黄口争粟粒,君用此策固未疏。

但恐高才必为一世用,虽有潺湲不得钓,空旷不得锄。

西风酌酒遥劝君,好去齐飞鸾凤群。

穷山远水乃是我辈事,荷锄把钓听子入青云。

(0)

寄晁元忠十首·其二

子云赋逐贫,退之文送穷。

二作虽类俳,颇见壮士胸。

晁子问行津,欲济无山穷。

著书蓬蒿底,端有古人风。

(0)

离福严

山下三日晴,山上三日雨。

不见祝融峰,还溯潇湘去。

(0)
诗词分类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诗人
王勃 熊琏 李频 韩翃 于右任 徐鹿卿 史达祖 揭傒斯 冯煦 李鸿章 岑安卿 施肩吾 曹雪芹 江淹 廖刚 严羽 刘秉忠 武元衡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