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自中宿上韶阳道中有作·其七》
《自中宿上韶阳道中有作·其七》全文
明 / 屈大均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

天然勾漏几峰深,弹子谁穿铁壁心。

乱出风云无数窦,长含水石有馀音。

空中花满知霜瀑,绝顶松多隐玉簪。

猿鸟不知人有怨,声声相应膝间琴。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韶阳道中的自然景观,充满了对大自然之美的赞叹与感悟。诗人以“天然勾漏几峰深”开篇,巧妙地将“勾漏”二字融入山峰之中,既展现了山峰的险峻,又暗示了自然界的鬼斧神工。接下来,“弹子谁穿铁壁心”一句,运用比喻手法,将山峰比作坚硬的铁壁,弹子穿透其中,形象地描绘了山峰的坚不可摧,同时也暗喻了自然之力的神奇。

“乱出风云无数窦,长含水石有馀音”两句,进一步展示了山中云雾缭绕、水石相映的景象,以及自然界的和谐与生机。云雾从山洞中涌出,如同无数的精灵在舞蹈;而水石之间,似乎还回荡着悠扬的余音,让人感受到一种超脱尘世的宁静与美好。

“空中花满知霜瀑,绝顶松多隐玉簪”则将视角转向更高处,描述了霜冻之后瀑布如花般绽放的景象,以及山顶上松树高耸入云,仿佛是隐藏的玉簪,既展现了自然界的壮丽,也寓意着坚韧不拔的精神。

最后,“猿鸟不知人有怨,声声相应膝间琴”一句,以猿鸟的欢鸣与人的思绪形成对比,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平静与豁达。猿鸟的叫声仿佛是自然界的乐章,与人的心声共鸣,如同膝间的琴声,和谐而悠远,传递出一种超然物外的境界和对生活的深刻体悟。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韶阳道中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情赞美,以及在自然中寻找心灵慰藉的哲学思考,体现了明末清初文人对自然与人文关系的独特见解。

作者介绍
屈大均

屈大均
朝代:明   字:翁山、介子   号:莱圃   籍贯:广东番禺   生辰:1630—1696

屈大均(1630—1696),初名邵龙,又名邵隆,号非池,字骚余,又字翁山、介子,号菜圃,汉族,广东番禺人。明末清初著名学者、诗人,与陈恭尹、梁佩兰并称“岭南三大家”,有“广东徐霞客”的美称。曾与魏耕等进行反清活动。后避祸为僧,中年仍改儒服。诗有李白、屈原的遗风,著作多毁于雍正、乾隆两朝,后人辑有《翁山诗外》、《翁山文外》、《翁山易外》、《广东新语》及《四朝成仁录》,合称“屈沱五书”。
猜你喜欢

套中·其一

贺兰山下挽雕弧,千里沙场战骨枯。

岂识羁縻归典属,更从徵调乞分符。

黄河三面孤城闭,秋草平原万马趋。

此地由来皆郡县,北门锁钥重边隅。

(0)

书怀·其一

青兰无冶容,托根况幽深。

和风一以拂,扬芬出中林。

灼灼桃李颜,郁郁蓬艾阴。

亭亭空谷花,耿耿持素心。

芳菲不自达,感气谁相寻。

采佩愿及时,毋令霜露侵。

(0)

中宿峡用少陵集铁堂峡韵

连峰蔽空来,势阻江路绝。

非岨非崔巍,太古立积铁。

翠重阴崖肥,云颓阳岫裂。

细溜停空凹,皎若化残雪。

河伯此下材,过客色无悦。

峭帆掠悬岩,屡作之字折。

飞雨忽洒人,曦景互明灭。

天风飒以寒,尽蠲肝肺热。

(0)

题归云庵孙太初诗卷即用原韵

道场山前独鹤飞,山人山畔扃岩扉。

南屏十里昔喜占,菖蒲九花今恐稀。

孤坟应遣鬼神护,遗墨长共林泉依。

桐帽棕鞋不可见,白云一片时来归。

(0)

柳林议

赵家人士纷来燕,中有一人瘦而髯,目光闪闪夜欲燃。

其心有如上负千寻之绝壁,下临不测之深渊。

焉得使之竟南旋,一枝玉桧盘郁遮遥天。

遮遥天,协臣邻集群议奸,细臻阴鸷实过张孝纯三年。

粘罕心,桧心知,忍负宋,不负金。噫嘻乎!

南自南,北自北。

万里人非苏属国,柳林议比长蛇毒。

明月秦城日车覆,五国城中归朽木。

(0)

秋日题古寺

耿耿诸天界,秋林景更清。

白云流磬响,黄叶满棋声。

破衲晚仍补,幽禽时一鸣。

坐深浑不觉,三径翠烟平。

(0)
诗词分类
菊花 梅花 春节 读书 七夕 春天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诗人
林佩环 刘子玄 刘昚虚 李季兰 赵徵明 仲子陵 陈慥 王庭珪 刘子翬 熊禾 麹信陵 常楚老 李澣 窦弘余 道潜 黄炎培 丰子恺 朱光潜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