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涧随处深,萝衣谢时早。
幽栖同鹿门,胜地即蓬岛。
缅怀京国游,却恋云山好。
何日赋归来,相将拾瑶草。
玉涧随处深,萝衣谢时早。
幽栖同鹿门,胜地即蓬岛。
缅怀京国游,却恋云山好。
何日赋归来,相将拾瑶草。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深深向往与热爱,以及对归隐生活的憧憬。首句“玉涧随处深,萝衣谢时早”以“玉涧”象征清幽的自然环境,“萝衣”比喻诗人如藤蔓般依附自然的生活状态,而“谢时早”则暗示了诗人对世俗繁华的淡然态度。接下来“幽栖同鹿门,胜地即蓬岛”两句,鹿门和蓬岛均为古代传说中的仙境,诗人将自己所居之地比作这些仙境,表达了对所在环境之美的赞叹与内心的宁静。
“缅怀京国游,却恋云山好”则展现了诗人对都市生活与自然山水之间情感的对比与思考,虽然怀念都市的繁华与游历,但最终还是被自然之美所吸引,流露出对归隐生活的向往。最后,“何日赋归来,相将拾瑶草”表达了诗人期待未来能够真正归隐,与自然和谐共处,寻找心灵的净土,过上简单而纯粹的生活的愿望。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深情厚爱以及对理想生活状态的追求,充满了诗意与哲思。
樵夫岁岁居樵山,短斧入山樵采还。
双肩向市易斗粟,堂上日暮俱垂斑。
官家谬选备工役,报国那能惜觔力。
运斤直瞰危鹘巢,唤侣时招牧牛笛。
宁知今年法令改,青山却用金钱买。
有斧不得重刊云,无钱誓欲先逾海。
昨日城中丁壮来,城中百事犹伤哉。
析薪已费千馀万,卖子不足私门陪。
衣裳蓝缕敢自惜,已看釜甑生尘埃。
贫家止有田十亩,定知明年非我有。
安能遁迹豺虎之深林,县官来时无处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