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壬戌除夕》
《壬戌除夕》全文
明 / 释函是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雪月霜风岁岁同,溪南山北有无中。

目前秖是劳生事,梦后谁论造化功。

送腊梅花寒已彻,迎春椒叶气初融。

人间此夕忙如市,依旧明朝日出东。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冬日除夕的景象,以雪、月、霜、风、溪、山等自然元素为背景,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略带寒意的氛围。诗人通过“岁岁同”、“有无中”等词句,表达了时间的流逝与自然界的永恒循环。

首联“雪月霜风岁岁同,溪南山北有无中”,以“雪月霜风”点明季节特征,用“岁岁同”强调自然规律的恒常性,而“溪南山北有无中”的“有无中”则暗示了自然界中存在与不存在之间的微妙平衡,引人深思。

颔联“目前秖是劳生事,梦后谁论造化功”,将现实生活的忙碌与短暂梦境进行对比,表达了对生命意义的思考。劳生事指的是日常生活的琐碎与辛劳,而梦后则是对自然创造力量的赞叹与敬畏,体现了诗人对宇宙奥秘的向往和探索。

颈联“送腊梅花寒已彻,迎春椒叶气初融”,通过“送腊梅”与“迎春椒叶”这一时间转换的意象,展现了冬去春来的自然更替,寒彻与初融的对比,既描绘了季节变换的景象,也寓意着生命的轮回与希望的萌发。

尾联“人间此夕忙如市,依旧明朝日出东”,以除夕夜的繁忙景象为背景,强调了人们在节日中的欢庆与忙碌,同时又以“日出东”预示着新的一天、新的开始,象征着生活的连续性和希望的永恒。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和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与人生的独特感悟,以及对美好未来的憧憬。

作者介绍

释函是
朝代:明

函是(一六〇八——一六八六),字丽中,别字天然,号丹霞老人。本姓曾,名起莘。番禺人。年十七补诸生,与里人梁朝钟、黎遂球、罗宾王、陈学佺辈,并以高才纵谈时事,举明思宗崇祯六年(一六三三)乡试第二。会试不第,谒僧道独于庐山,祝发于归宗寺。既返广州,主法诃林。明亡,徙番禺雷峰,创建海云寺,举家事佛。孤臣节士,皈依者众。历主福州长庆、庐山归宗,及海幢、华首、丹霞、介庵诸刹,晚年主法雷峰。著有《瞎堂诗集》等。清陈伯陶编《胜朝粤东遗民录》卷四有传。
猜你喜欢

采桑子·其三此生自断天休问

此生自断天休问,独倚危楼。

独倚危楼,不信人间别有愁。

君来正是眠时节,君且归休。

君且归休,说与西风一任秋。

(0)

次韵答张天觉二首·其一

车轻马稳辔衔坚,但有蚊虻喜扑缘。

截断口前君莫问,人间差乐胜巢仙。

(0)

和欧阳少师寄赵少师次韵

朱门有遗啄,千里来燕雀。

公家冷如冰,百呼无一诺。

平生亲友半迁逝,公虽不怪旁人愕。

世事如今腊酒醲,交情自古春云薄。

二公凛凛和非同,畴昔心亲岂貌从。

白须相映松间鹤,清句更酬雪里鸿。

何日扬雄一廛足,却追范蠡五湖中。

(0)

二月一日晓渡太和江三首·其一

绿杨接叶杏交花,嫩水新生尚露沙。

过了春江偶回首,隔江一片好人家。

(0)

李花

桃花争红色空深,李花浅白开自好。

前日含青意涩缩,今晨碎玉乱高杪。

暖风借助开更多,馀阴郁芘花还少。

天晴不愁不烂漫,后花开时先已老。

(0)

九月二十五日京师蝗

西北偏灾复几春,东南大水见书频。

所嗟螟螣来何晚,终使京畿害略均。

名捕敢为天下计,厌禳难谢国中人。

众农虚有登收望,未废豚蹄日飨神。

(0)
诗词分类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诗人
姚燧 高骈 谭用之 崔道融 王庭筠 李瓒 顾非熊 包恢 羊士谔 陶望龄 崔颢 汪应辰 汪琬 石延年 刘处玄 于濆 王铎 欧阳玄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