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答成都虞子韶钤干寄书信兼示近作》
《答成都虞子韶钤干寄书信兼示近作》全文
宋 / 孙应时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鱼]韵

珍重西来双鲤鱼,更传佳句起愁予。

相思已是五年别,多愧先无一字书。

欲话锦城疑是梦,谁怜霜鬓不禁梳。

青毡黄閤君侯事,早拟相逢倘下车。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chéngdōusháoqiángānshūxìnjiānshìjìnzuò
sòng / sūnyìngshí

zhēnzhòng西láishuānggèngchuánjiāchóu

xiāngshìniánbiéduōkuìxiānshū

huàjǐnchéngshìmèngshuíliánshuāngbìnjìnshū

qīngzhānhuángjūnhóushìzǎoxiāngféngtǎngxiàchē

鉴赏

这首诗是北宋时期文学家孙应时所作,名为《答成都虞子韶钤干寄书信兼示近作》。诗中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以及自己未能早日回复的歉意。

“珍重西来双鲤鱼,更传佳句起愁予。” 这两句表明诗人非常珍惜从远方送来的双鲤鱼,甚至通过它转达了一段佳句,这些都让诗人的心中充满了忧愁。这里的“佳句”很可能是友人附信之物,或许是一种书画作品。

“相思已是五年别,多愧先无一字书。” 这两句直接表达了诗人与亲友已经五年未见,自己却一直没有写信,这让诗人感到非常抱歉。这种深沉的相思之情和对往昔未尽之事的内疚,是古代文人常有的情感体验。

“欲话锦城疑是梦,谁怜霜鬓不禁梳。” 这两句通过对美好故土(“锦城”)的怀念,表达了诗人心中的迷茫和无奈。同时,“霜鬓”指的是头发如霜,暗示诗人因思念而年华老去,但依然保持着梳理头发的习惯,这里有对往昔岁月的留恋。

“青毡黄閤君侯事,早拟相逢倘下车。” 最后两句则描绘了诗人对于未来重逢时刻的憧憬。这里的“青毡”、“黄閤”都是古代官府的象征物,“君侯事”可能是指某些具体的政治事件或私人聚会。而“早拟相逢倘下车”则表达了诗人对于未来能够与友人相遇时,愿意立刻停下手头的工作和活动,以示敬意。

整首诗通过对物品、书信、个人情感的描绘,以及对过去未尽事宜的回忆,展现了一种深沉而复杂的情感世界。同时,也体现了古代文人对于友谊和往昔记忆的珍视与追怀。

作者介绍

孙应时
朝代:宋

(1154—1206)绍兴馀姚人,字季和,号烛湖居士。孙介子。师事陆九渊。孝宗淳熙二年进士。授黄岩尉,为常平使者朱熹所重,与定交。丘崇帅蜀,辟入制幕,尝策言吴曦将叛。徙知常熟,秩满,郡守以私恨诬其负仓粟三千斛而捃摭之,市民竟为代偿,守益怒,坐贬秩。宁宗开禧二年起判邵武军,未赴而卒。有《烛湖集》。
猜你喜欢

木兰花慢 赠吹**者张嘴儿暨乃妇田氏合曲

要新声陶写,奈声外有声何。
怆银字安清,珠绳莹滑,怨感相和。
风流故家人物,记诸郎、吹管念奴歌。
落日邯郸老树,秋风太液沧波。
十年燕市重经过。
鞍马宴鸣珂。
趁饥凤微吟,娇莺巧啭,红卷钿螺。
缠头断肠诗句,似邻舟、一听惜蹉跎。
休唱贞元旧曲,向来朝士无多。

(0)

梅花引·墙头红杏粉光匀

墙头红杏粉光匀。
宋东邻。
见郎频。
肠断城南消息未全真。
拾得杨花双泪落,江水阔、年年燕语新。
见说金娘埋恨处,蒺藜沙草不知春。
离魂一只鸳鸯去,寂寞谁亲。
唯有因风委露托清尘。
月下哀歌宫殿古,暮云合

(0)

木兰花慢 游三台二首

拥ㄖㄖ双阙,龙虎气,郁峥嵘。
想暮雨珠帘,秋香佳树,指顾台城。
台城。
为谁西望,但哀弦、凄断似平生。
只道江山如画,争教天地无情。
风云奔走十年兵。
惨澹入经营。
问对酒当歌,曹侯墓上,何用虚名。
青青。
故都乔木,怅西陵、遗恨几时平。
安得参军健笔,为君重赋芜城。

(0)

最高楼 商於鲁县北山

商於路,山远客来稀。
鸡犬静柴扉。
东家欢饮姜芽脆,西家留宿芋魁肥。
觉重来,猿与鹤,总忘机,风浪里,竟安归。
云山既不求吾是,林泉又不责吾非。
任年年,藜藿饭,芰荷衣。

(0)

临江仙 孟津河山亭同钦叔赋,因寄希颜兄

试上古城城上望,水光天影相涵。
都将形胜入高谈。
河山君与我,独恨少髯参。
造化戏人儿女剧,狙公暮四朝三。
百年都合付薰酣。
人家谁有酒,吾与典春衫。

(0)

浣溪沙 怀李彦深。 此下原有后庭花破子二首

李,济南人。
绣江在长白山下绿绮尘埃试拂弦。
今人谁与子争先。
相逢尊酒合留连。
金马玉堂梁苑客,岸花汀草绣江船。
旧游回首又三年。

(0)
诗词分类
荷花 怀古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诗人
胥偃 王仲舒 黎逢 陈淬 郑道传 辛替否 薛克构 李赞华 陈省华 曹粹中 陈瑄 许尧佐 林披 徐琦 查文徽 毛泽东 鲁迅 杜秋娘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