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芳莹白前村里,岂藉春工。胜尽群红。
琼捻凝酥向不同。一声羌管愁人处,片片西东。
睹此遗踪。不怨狂风怨马融。
幽芳莹白前村里,岂藉春工。胜尽群红。
琼捻凝酥向不同。一声羌管愁人处,片片西东。
睹此遗踪。不怨狂风怨马融。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春日田园生活的画面,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表达了自己对于逝去时光和美好事物的留恋之情。
“幽芳莹白前村里”一句,以“幽芳”二字设定了整首诗的意境,既有深远的感觉,又含蓄着淡雅的春色。接着,“岂藉春工”则暗示了春天的到来并非人力所能为,而是自然界中生机勃勃的一种展现。
“胜尽群红”一句,通过对花红色的描写,突出了主角——白色花朵在众多鲜艳之中仍然能够脱颖而出的特点。这里的“胜”字,意味着超越,而非简单的比较,更显得诗人对于这白色花朵的情感寄托。
“琼捻凝酥向不同”则是对这种白色的花朵进行了更加细腻的描写,“琼捻”形容其洁白如玉,“凝酥”形容其质地细腻,整体上显得这花朵别具一格,不与其他花朵相同。
而“一声羌管愁人处,片片西东”则是诗歌情感的转折点。羌管,即古代的一种乐器,其声音往往令人生出无限的情思。这里,一声羌管响起,便引发了诗人的愁绪。加上“片片西东”,不仅强化了音响的效果,也让人感受到那愁思如同飘散的花瓣,四处弥漫,无处安放。
最后,“睹此遗踪。不怨狂风怨马融”则是诗人的自我抒情。面对着眼前的美好遗迹(“幽芳莹白前村里”),诗人不去怨恨那些无常的狂风和奔跑的战马(即历史的变迁),而是接受这一切,体现了一种超脱与豁达。
整首诗语言精美,意境深远,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和个人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诗人独特的情怀和审美。
洛浦残芳尽,来寻关塞春。
青林横石阁,翠壁涌金人。
涧草薰衣晚,松风落面新。
愁驱向城骑,还踏九衢尘。
万里青天洗曙霜,秋曦满眼对晴光。
扫残遗秉川原静,折过寒花径隧荒。
偶入名园逢漆吏,远寻香刹问支郎。
浮生宠辱何须道,幸有田家浊酒尝。
谋猷久恨辜明主,骸骨终蒙赐老臣。
绝口敢论当世事,放怀重老故园春。
闲寻物外忘言客,喜遇杯中得趣人。
能作新诗仍寄我,知君心不在埃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