扰扰营营又一回,折冲海上备尊罍。
已闻魏绛和戎乐,谁是张骞出使才。
博陆负扆当日事,单于款塞有时来。
之罘东道供行李,临事从容亦自咍。
扰扰营营又一回,折冲海上备尊罍。
已闻魏绛和戎乐,谁是张骞出使才。
博陆负扆当日事,单于款塞有时来。
之罘东道供行李,临事从容亦自咍。
这首清代诗人龚易图的《东道(其一)》描绘了一幅繁忙而充满外交策略的画面。首句“扰扰营营又一回”展现了社会或朝廷中忙碌的景象,暗示着国家在应对各种事务时的紧张与活跃。"折冲海上备尊罍"进一步强调了外交活动的重要性,以海上的礼仪准备迎接各方宾客。
接下来的两句,“已闻魏绛和戎乐,谁是张骞出使才”,通过引用历史人物魏绛和张骞,表达了对和平使者和开拓者的敬仰,同时也隐含了对当下是否有合适人才承担外交重任的疑问。
“博陆负扆当日事,单于款塞有时来”借古喻今,提到博陆(汉代名臣霍光)曾经肩负重任,暗示当今也有类似的情形,期待匈奴能和睦通好。“单于款塞”象征着边疆的和平,而“有时来”则传达出一种积极的期待。
最后一句“之罘东道供行李,临事从容亦自咍”,描述了在之罘(古代地名,可能指山东半岛一带)举行的东道主宴会上,尽管面临大事,诗人仍能保持镇定自若的态度,自我解嘲,显示出他的豁达和自信。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历史典故为依托,寓言式地表达了对当前外交形势的思考,既有对过去的回顾,又有对未来的期许,体现了诗人深沉的历史感和对国家命运的关注。
十载名山旧试登,兹来重得策枯藤。
漫怜剑气分难合,且喜山灵废复兴。
古洞花深驯野鹿,上方钟罢卧閒僧。
天边极目飞黄鹤,帝子云中第几层。
昔曾京国看梅树,盘里疏条映雪清。
一枝两枝移近案,四筵宾客酒同倾。
尔时作客空相忆,梦魂几越驼山侧。
驿使迢遥书寄稀,罗浮月冷无消息。
自从休沐返林邱,赏心还逐旧同游。
同游多住梅花畔,千花万花开陇头。
地无冻雪香风暖,近腊冲寒枝乱抽。
与君携斗酒,日暮访山门。
命酌梅花下,繁香扑酒尊。
花神莫笑归来客,芳尊无恙对芳园。
年年花事看仍好,及此同游人未老。
少壮几何已及强,宁得看花还草草。
已愁飘落晚风欺,莫更前溪长笛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