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地无阶级,馀基数尺低。
天香开茉莉,梵树落菩提。
惊俗生真性,青莲出淤泥。
何人得心法,衣钵在曹溪。
初地无阶级,馀基数尺低。
天香开茉莉,梵树落菩提。
惊俗生真性,青莲出淤泥。
何人得心法,衣钵在曹溪。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群玉所作,名为《法性寺六祖戒坛》。诗中融合了佛教的禅宗思想和自然景象,表达了一种超脱世俗、追求心灵觉悟的境界。
“初地无阶级,馀基数尺低。”开篇即描绘了一幅虚幻而又庄严的画面。这里的“初地”指的是禅宗修行的最开始阶段,而“无阶级”则意味着在这个阶段,并没有复杂的规矩和等级之分。而“馀基数尺低”,则是在形容寺庙中的楼阁不高,给人一种低沉、内敛的感觉。
“天香开茉莉,梵树落菩提。”这里,“天香”指的是自然散发的香气,而“茉莉”即是桂花,是中国古代常用来比喻高洁的植物。而“梵树落菩提”,则是说梵天(佛教中的天界)降下菩提,即觉悟之果。这两句诗表达了寺庙中自然与宗教氛围的和谐统一。
“惊俗生真性,青莲出淤泥。”这两句则是说,当人们从世俗的纷扰中惊醒过来,发现自己的本真性格时,就如同荷花(青莲)在污泥中绽放,表达了通过修行达到自我觉悟的美好。
“何人得心法,衣钵在曹溪。”这里,“何人”是指寻求心灵法门的人,而“衣钵在曹溪”,则是在说这些追求者们手持钵(僧侣用以乞食的器具)在曹溪(即曹源,六祖惠能曾在此处传法之地)寻找心灵的指导。这两句诗强调了禅宗对于直接体验和个人觉悟的重视。
整首诗通过对寺庙自然环境与佛教修行氛围的描绘,以及对追求本真自我的表达,展现了一种超脱尘世、向往心灵自由的哲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