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西湖杂感》二十首·其十四》
《《西湖杂感》二十首·其十四》全文
明 / 钱谦益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虞]韵

东海桑田事岂诬,藏舟夜壑本良图。

摸金山欲移三竺,蒸土陂应决两湖。

地媪荒凉忧竭泽,波神刺促怨投珠。

不知系缆江头石,曾见秦人筑塞无?

(0)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钱谦益所作的《西湖杂感》系列中的第十四首。钱谦益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对西湖自然景观的深刻感悟,以及对历史变迁的感慨。

首句“东海桑田事岂诬”,借用了“沧海桑田”的典故,表达了对自然界变化无常的感慨,同时也暗示了历史的更迭和世事的沧桑。接下来,“藏舟夜壑本良图”一句,通过隐喻的方式,描绘了一幅夜晚将船藏匿于深谷的美好图景,既展现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也暗含着对避世隐居的追求。

“摸金山欲移三竺,蒸土陂应决两湖”两句,运用夸张的手法,描述了试图移动金山、开凿湖泊的宏大场景,体现了诗人对自然力量的敬畏与对改造自然的渴望。同时,这两句也寓含了对理想与现实之间差距的思考。

“地媪荒凉忧竭泽,波神刺促怨投珠”则进一步深化了对自然环境的忧虑和对人类活动影响的反思。地媪(老妇)的忧愁和波神(水神)的怨言,反映了诗人对生态环境破坏的深切担忧。

最后,“不知系缆江头石,曾见秦人筑塞无?”以疑问的形式,引出对历史的追溯和对未来的思考。这一问,不仅表达了对过去文明遗迹的探寻,也蕴含了对现代社会如何在发展与保护之间找到平衡的深思。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西湖自然景观的描绘,以及对历史、自然与人类关系的思考,展现了诗人丰富的想象力和深刻的哲理思考,是一首富有意境和情感深度的作品。

作者介绍
钱谦益

钱谦益
朝代:明   字:受之   号:牧斋   籍贯:东涧老   生辰:1582—1664

钱谦益(1582年10月22日—1664年6月17日),字受之,号牧斋,晚号蒙叟,东涧老人。学者称虞山先生。清初诗坛的盟主之一。苏州府常熟县鹿苑奚浦(今张家港市塘桥镇鹿苑奚浦)人。明史说他“至启、祯时,准北宋之矩矱”。明万历三十八年(1610)探花(一甲三名进士)。钱谦益是东林党的领袖之一,官至礼部侍郎,因与温体仁争权失败而被革职。
猜你喜欢

散花词·其六

圣境三千岁,仙花始一开。

如何金箓会,并奉列真来。

(0)

宫词·其七十九

新样梳妆巧画眉,窄衣纤体最相宜。

一时趋向多情逸,小阁幽窗静奕棋。

(0)

宫词·其九十一

仙姿婉娈玉肌肤,娇惯心情每自娱。

不向园畦寻斗草,定邀朋友戏投壶。

(0)

宫词·其六十九

窄衣偏称小腰身,近岁妆梳百样新。

旧日宫娃多窃笑,想应曾占惜年春。

(0)

宫词·其二十七

缓步宫花夜漏清,廓然天宇月华明。

凝眸望极无纤翳,惟有银河一练横。

(0)

宫词·其二十四

湘簟凉生暑气微,午天攲枕向纱帏。

辘轳车扇间关处,双月回廊彩凤飞。

(0)
诗词分类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诗人
屈大均 王世贞 刘克庄 苏轼 胡应麟 杨万里 欧大任 姚燮 彭孙贻 白居易 赵蕃 梅尧臣 程敏政 陈献章 韩淲 杜甫 刘崧 范成大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