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宋颂九首·其四六合雷声》
《宋颂九首·其四六合雷声》全文
宋 / 石介   形式: 四言诗

旧是匈奴,为并左臂。今附有德,不与贼子。

并人失恃,求就戮死。

(0)
翻译
从前这里是匈奴人的领地,他们像左臂一样强大。如今归顺了有德之主,不愿再与叛逆者为伍。
并州的人失去了依靠,甘愿寻求死亡,只求一死。
注释
匈奴:古代北方游牧民族,这里指曾经统治这一地区的部族。
并左臂:比喻力量强大,如同身体的重要部分。
附有德:归附有德行、有威望的领导者。
贼子:指叛乱或作恶的人。
并人:指并州地区的人。
失恃:失去依靠或支持。
戮死:自愿去死,寻求死亡。
鉴赏

这段诗歌出自北宋时期的文学家石介之手,收录在他的《宋颂九首》中。这一句具体摘录自第四首,名为“六合雷声”。诗中的意境和用词充分体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卓越的艺术造诣。

"旧是匈奴,为并左臂。" 这两句表明过去那些曾经被视作敌对势力的民族,如匈奴,因其强盛而成为边疆的威胁,他们的力量宛如并立于左臂,显得无比坚实。这里通过历史的回顾,描绘出一个国家与周边民族关系紧张的画面。

"今附有德,不与贼子。" 这两句则表达了现状,与过去不同的是,这些曾经的对手如今因汉族文化的吸引和道德的感召而归顺,成为友好的邻邦。这里所谓的“有德”指的是中华文明的魅力以及帝王之德,而不再与那些反叛作乱之人为伍。

"并人失恃,求就戮死。" 最后两句则描绘了当时边疆民族因为失去了往日的力量和信心,他们在无奈中只能寻求死亡来解脱自己的窘境。这一情感的流露,既反映出战事带来的悲哀,也彰显着中央王朝对四方之人的统治力度。

整首诗通过对比古今、敌友的转变,展现了中华文化的包容性以及帝国力量的强盛。同时也透露出时代背景下的战争与和平的深刻思考。

作者介绍
石介

石介
朝代:宋

石介(1005-1045)字守道,一字公操。兖州奉符(今山东省泰安市岱岳区徂徕镇桥沟村)人。北宋初学者,思想家。宋理学先驱。曾创建泰山书院、徂徕书院,以《易》、《春秋》教授诸生,“重义理,不由注疏之说”,开宋明理学之先声。世称徂徕先生。“泰山学派”创始人。关于“理”、“气”、“道统”、“文道”等论对“二程”、朱熹等影响甚大。从儒家立场反对佛教、道教、标榜王权,为宋初加强中央集权提供论据。主张文章必须为儒家的道统服务。曾作《怪说》等文,抨击宋初浮华文风。著有《徂徕集》二十卷。
猜你喜欢

题四画.屏山夜雪

熟醉莲荡风,未赏梅溪胜。

踏雪访屏山,今年得乘兴。

(0)

和叔夏水仙时见于宣卿坐上叔夏折一枝以归八绝·其六

海岸仙人绝代无,清扬白日坐如如。

若从妙色光香觅,须信先生未识渠。

(0)

陈生游金山兼简世昌师

宝势岚光秀,浓春物景鲜。

飞峰凌巨浸,精构起中天。

鸟畏云涛险,僧安石室禅。

贯花应作偈,望月定陈篇。

不为青霄桂,同裁白社莲。

羡君飘鹄舫,独自号神仙。

(0)

碧泉兴作即事有感因续魏武之诗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往者如江,来者如何。

往来无尽,弗移弗那。奉身理物,何少何多。

天长地久,我生靡它。乐此泉兮,于山之阿。

(0)

挽孙奇父

英雄割据裔,少年事豪俊。

名胜翻然交,仁义以身徇。

南州作吏师,西洛陪先进。

情高尚礼乐,代季见戎陈。

王师频溃遁,我愤婴疾疢。

草庐卧江汉,僚幕资才俊。

昭昭心自知,蹇蹇步不迅。

乘风忽远去,炎岭善持慎。

先君有愿怀,丈人践忠信。

相从寓衡山,时许窥墙仞。

胸中学海深,舌本词源浚。

老矣犹诗书,饥来只薇菣。

马革誓裹尸,气凛如秦蔺。

无力献庙堂,使得致忠荩。

据古论孔周,及今佐尧舜。

吁嗟民多瘼,惨戚天不慭。

茕茕輤车行,遥遥渚宫殡。

治命能不渝,有子孝而顺。

(0)

送友人归荆南

瞬息光阴便百年,壮时无谓此身坚。

莫随白日悠悠去,要见先民的的传。

心耻文俳似班马,眼看青紫自头旋。

望云飞鸟长天外,临水不知鱼在筌。

沈吟岩野意不展,燮理一身居屡迁。

愿学只知依孔圣,懒从禅客问因缘。

圣门子贡最明达,肯使宫墙但及肩。

天生我才朴更拙,未逢良匠入雕镌。

清漳见公二十载,论仁一句期超然。

致知两字足功力,方信能行穷化先。

南山文会未振起,公今远去岷江边。

闻说豺狼卧当路,日向黄昏休更前。

况复江城动鼙鼓,四时烽火长相连。

征轮决去曳不止,男儿性命绝可怜。

晓月子规惊别梦,冥冥空有泪痕溅。

临岐相赠要切语,慎勿使我空华颠。

(0)
诗词分类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牡丹 节日 写人 挽诗 惆怅 写雨 题诗
诗人
刘少奇 光绪 爱新觉罗·福临 蒋彝 诸葛亮 郦道元 杨於陵 陈封怀 杜濬 毕构 班超 杨朱 张爱玲 石评梅 卜商 言偃 宰予 仲由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