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家笠泽来南海,却望燕山忆旧时。
古寺独扶丞相榇,荒碑烦寄外孙祠。
相看空羡全忠孝,可赠唯多雪涕洟。
为报龙门青琐老,孟郊名藉退之垂。
流家笠泽来南海,却望燕山忆旧时。
古寺独扶丞相榇,荒碑烦寄外孙祠。
相看空羡全忠孝,可赠唯多雪涕洟。
为报龙门青琐老,孟郊名藉退之垂。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故人和历史人物的深切怀念与敬仰之情。首联“流家笠泽来南海,却望燕山忆旧时”,描绘了主人公从遥远的笠泽(今江苏苏州)来到南海(泛指南方),回望北方的燕山,心中涌起对往昔岁月的回忆。这种时空交错的描写,营造出一种深沉的历史感。
颔联“古寺独扶丞相榇,荒碑烦寄外孙祠”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情感。在古老的寺庙里,诗人独自扶持着丞相的灵柩;荒凉的石碑上,寄托着对外孙祠堂的哀思。这一联通过具体的场景,展现了诗人对逝去英雄的哀悼与缅怀。
颈联“相看空羡全忠孝,可赠唯多雪涕洟”则表达了诗人对忠诚与孝道的赞美,同时也流露出对自身未能完全实践这些美德的遗憾。这里的“雪涕洟”比喻泪水,形象地描绘了诗人内心的悲痛与感慨。
尾联“为报龙门青琐老,孟郊名藉退之垂”则是对前辈的敬意与对后世的期许。诗人希望将这份情感传达给龙门(古代科举考试的场所)的老者,以及孟郊(唐代诗人)与韩愈(唐代文学家)这样的文学大家,以此激励后人继承和发扬忠诚、孝顺与文学精神。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丰富的象征手法,展现了诗人对历史人物的崇敬、对忠诚孝道的颂扬以及对个人情感的深刻反思,具有浓郁的古典韵味和人文情怀。
夫君起西蜀,谒帝陈琅玕。
妙龄赐上第,声名动朝端。
遂令海内士,啧啧称才难。
譬彼珊瑚枝,置之赤瑛盘。
清辉映皎洁,修干凌巑岏。
贱子忝官署,往往接英翰。
珠玉富璀璨,觉我形寒单。
开缄清风穆,入手垂露漙。
耿耿苍水佩,峨峨切云冠。
池看凤毛贵,庭忆彩衣欢。
苍生望安石,才人羡子安。
郗林应擢桂,谢砌总生兰。
巨川须拯溺,广厦思庇寒。
致身立津要,早愿勋猷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