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霞难想檀兮麝,文锦何妨绿与红。
却恨春明真梦语,独教佳景让秋风。
香霞难想檀兮麝,文锦何妨绿与红。
却恨春明真梦语,独教佳景让秋风。
这首诗描绘了太液池中荷花的美丽景象,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将荷花的香气、色泽以及与季节变换的关系巧妙地融合在一起。
“香霞难想檀兮麝”,开篇即以“香霞”形容荷花的香气,如同檀木与麝香般迷人,既突出了荷花的独特香气,又赋予了荷花一种高雅的气息。“檀兮麝”则进一步强调了这种香气的珍贵与独特性,让人仿佛能闻到那淡淡的香气,感受到荷花的芬芳。
“文锦何妨绿与红”,这里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将荷花的叶子比作文锦,色彩丰富,既有绿色的清新,也有红色的热烈,展现了荷花在水面上的生动与活力。同时,“何妨”二字则表达了诗人对这种色彩搭配的喜爱和欣赏,认为无论是绿色还是红色,都能恰当地衬托出荷花的美丽。
“却恨春明真梦语,独教佳景让秋风。”最后两句则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春天的明丽景象似乎只是梦境中的幻影,真正的佳景却被秋风所取代。这里的“春明”象征着生机勃勃、充满希望的春天,而“秋风”则代表着时间的流逝和季节的更替。诗人通过对比,表达了对美好时光易逝的惋惜之情,同时也流露出对自然四季更迭的深刻感悟。
整首诗通过对荷花及其周围环境的细腻描绘,不仅展现了荷花的美丽与生命力,也蕴含了诗人对自然、时间以及生命意义的深刻思考。
我又南行矣!笑今年、鸾飘凤泊,情怀何似?纵使文章惊海内,纸上苍生而已。似春水、干卿何事?暮雨忽来鸿雁杳,莽关山、一派秋声里。催客去,去如水。
华年心绪从头理,也何聊、看潮走马,广陵吴市。愿得黄金三百万,交尽美人名士。更结尽、燕邯侠子。来岁长安春事早,劝杏花、断莫相思死。木叶怨,罢论起。
晚来恃好,映斜阳、二十四峰交错。
依约红墙林外寺,楼阁参差飞舞。
渔笛吹残,雁行初起,野艇冲烟渡。
澄波如练,落霞远趁孤骛。楚楚。
返照晴岚,涂金刷翠,极目山无数。
浓抹淡妆秋万里,冷到江头枫树。
江水长流,碧山无恙,阅尽狂今古。
锦奴名字,千年片纸留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