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冠一怒便扬兵,鼓竭秋风马倦鸣。
收骨二陵非死所,藏身三窟岂行成。
单于自款居延塞,老将宁贪石堡城。
不信遐荒真异类,两阶干羽有苗平。
冲冠一怒便扬兵,鼓竭秋风马倦鸣。
收骨二陵非死所,藏身三窟岂行成。
单于自款居延塞,老将宁贪石堡城。
不信遐荒真异类,两阶干羽有苗平。
这首清代诗人薛稻孙的《咏史(其三)》以历史事件为题材,通过描绘汉朝将领的英勇与智谋,展现了古代边疆冲突中的忠诚与决心。首句“冲冠一怒便扬兵”,形象地刻画了将领因愤怒而果断出兵的情景,显示出他的决断力。
接下来的“鼓竭秋风马倦鸣”描绘了战争的艰辛,战鼓声渐弱,马匹疲惫,但战士们并未退缩。诗人借“收骨二陵非死所”表达出即使面临死亡,也要坚守阵地的决心,二陵象征着战场的残酷。
“藏身三窟岂行成”暗示了将领不会轻易逃避,而是选择坚守策略,寻找更稳妥的退路。随后,“单于自款居延塞”描述了敌酋主动示弱,来到边境求和,展现了将领的外交智慧。
最后两句“老将宁贪石堡城,不信遐荒真异类,两阶干羽有苗平”表达了老将的信念:不贪图小利,坚信通过和平手段可以解决争端,用礼仪和谈判来实现边疆的安宁,这与《尚书·大禹谟》中“干羽致治”的典故相呼应,寓意着仁德和武力相结合才能达到和平。
整体来看,这首诗赞扬了古代将领的英勇、智谋和对和平的追求,具有鲜明的历史感和深刻的道德教诲。
不并难飞茧里蛾,有花芳处定经过。
天风相送轻飘去,却笑蜘蛛谩织罗。
苒苒双双拂画栏,佳人偷眼再三看。
莫欺翼短飞长近,试就花间扑已难。
栩栩无因系得他,野园荒径一何多。
不闻丝竹谁教舞,应仗流莺为唱歌。
看遍花无胜此花,剪云披雪蘸丹砂。
开当青律二三月,破却长安千万家。
天纵秾华刳鄙吝,春教妖艳毒豪奢。
不随寒令同时放,倍种双松与辟邪。
万万花中第一流,浅霞轻染嫩银瓯。
能狂绮陌千金子,也惑朱门万户侯。
朝日照开携酒看,暮风吹落绕栏收。
诗书满架尘埃扑,尽日无人略举头。
剪竹诛茆就水滨,静中还得保天真。
只闻神鬼害盈满,不见古今争贱贫。
树影便为廊庑屋,草香权当绮罗茵。
阶前一片泓澄水,借与汀禽活紫鳞。
耨水耕山息故林,壮图嘉话负前心。
素丝鬓上分愁色,络纬床头和苦吟。
笔研不才当付火,方书多诳罢烧金。
同年二十八君子,游楚游秦断好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