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士沦亡久,书堂剩落晖。
空怜芳草路,祇有白鸥飞。
怅望春江晚,萧条过客稀。
年年桥畔柳,犹自拂人衣。
高士沦亡久,书堂剩落晖。
空怜芳草路,祇有白鸥飞。
怅望春江晚,萧条过客稀。
年年桥畔柳,犹自拂人衣。
这首清代程兆熊的《柳青桥访潘江如先生故居》描绘了一幅静谧而略带感伤的画面。首句“高士沦亡久”表达了对已故高人的怀念,暗示了时光流转与人事变迁。"书堂剩落晖"则描绘了夕阳余晖洒在空荡的书堂,营造出一种寂寥的氛围。
接下来,“空怜芳草路,唯有白鸥飞”进一步渲染了孤独和凄凉,芳草萋萋的小路上只有白鸥飞翔,无人问津,增添了诗人内心的孤寂之情。"怅望春江晚",诗人远眺春江,傍晚时分的景色更显萧瑟,江面上客船稀少,反映出时代的冷清。
最后两句“年年桥畔柳,犹自拂人衣”,以桥边常绿的柳树作为永恒的见证,每年春风中依然轻拂行人的衣裳,寓言了岁月流转中潘先生故居的孤独与历史痕迹,也寄托了诗人对故人的深深怀念。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景物的描绘和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诗人对潘江如先生的追思以及对世事沧桑的感慨。
雨洗幽丛清客襟,厨人采掇独何心。
根苗扶老或名杖,蓓蕾舒黄无数金。
我家大冯君,清诗跨阴何。
尤工婕妤怨,不愧青草歌。
后生游其门,玉石例琢磨。
是中知味少,莫辨白黑鹅。
独闻子孙子,锵然应鸾和。
君尝喜其似,谓可同臼科。
剑池佳山水,清涟映嵯峨。
孙子居山间,新诗日吟哦。
探囊肯投我,有篇未为多。
论文定何时,一醉金叵罗。
更当期皓首,共理钓鱼蓑。
吾宗宣城守,诗压颜鲍辈。
其间警拔句,江练与霞绮。
居仁相家子,敛退若寒士。
学道期日损,哦诗亦能事。
自言得活法,尚恐宣城未。
今晨开草堂,书帙乱无次。
探囊得君诗,疾读过三四。
浅诗如蜜甜,中边本无二。
好诗初无奇,把玩久弥丽。
有如庵摩勒,苦尽得甘味。
徐侯南州杰,论文极根抵。
读君诗卷终,曰此有馀地。
期君高无上,二谢以平视。
要当掣鲸鱼,岂但看翡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