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可能为竹写真,小坡今与石传神。
山僧自觉菩提长,心境都将付卧轮。
老可能为竹写真,小坡今与石传神。
山僧自觉菩提长,心境都将付卧轮。
诗中“老可能为竹写真,小坡今与石传神”两句,表达了画家老可(指北宋画家文同)精湛的艺术技巧,他能以笔墨捕捉到竹子的真实生动,而“小坡”即苏轼自称,他在诗中表示自己则是与石头(指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政治活动家苏东坡)一起传递精神。这里的“传神”指的是艺术上的超越形似,达到物我两忘,捕捉到对象的内在生命力和精神气质。
“山僧自觉菩提长,心境都将付卧轮。”这两句则表达了诗人对禅宗中的“菩提”(即觉悟)的追求。这里的“山僧”指的是生活在深山之中的和尚,他们通过修行寻求精神上的觉悟。而“心境都将付卧轮”则意味着诗人的内心世界已经达到了一种超然物外的境界,将自己的心灵状态完全交给自然的轮回,不再受尘世牵绊。
整首诗不仅展示了苏轼对艺术创作的理解和追求,同时也透露出他对禅宗,特别是对内在精神世界探索的深刻体悟。
濯锦江头,羞杀艳桃秾李。纵赵昌、丹青难比。
晕轻红,留浅素,千娇百媚。照绿水。
恰如下临鸾镜,妃子弄妆犹醉。
诗笔因循,不晓少陵深意。但满眼、伤春珠泪。
燕来时,莺啼处,年年憔悴。便除是。
秉烛凭阑吟赏,莫教夜深花睡。
西风带暑,又还是、长途利牵名役。
我已无心,君因甚,更把青衫为客。
邂逅卑飞,几时高举,不露真消息。
大家行处,到头须管行得。
何处寻取狂徒,可能著意,更问渠侬骨。
天上人间,最好是、闹里一般岑寂。
瀛海无波,玉堂有路,稳著青霄翼。
归来何事,眼光依旧生碧。
朔云垂天野四平,羌笛叫月山秋清。
金台此日燕万里,绵蕞当年鲁两生。
衢路屏营诗少味,江关萧瑟赋多情。
西风瞥眼鲈鱼鲙,一夜相思闻雁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