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房依古城,阒静户常扃。
苦行人难及,高吟鬼亦听。
望馀秋水远,定起暮山青。
世谛都无念,逢人自说经。
云房依古城,阒静户常扃。
苦行人难及,高吟鬼亦听。
望馀秋水远,定起暮山青。
世谛都无念,逢人自说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隐居在古城中的僧人释达夫的生活与心境。诗中通过“云房”、“古城”、“秋水”、“暮山”等意象,营造出一种远离尘嚣、宁静致远的氛围。
首联“云房依古城,阒静户常扃”,点明了释达夫居住环境的幽静与独立,云房象征着他的修行之所,古城则暗示了历史的沉淀与时间的流逝,而“户常扃”则表现了他的生活状态——与世隔绝,不为外界所扰。
颔联“苦行人难及,高吟鬼亦听”,进一步刻画了释达夫的修行境界。这里的“苦行人”可能是指世俗的修行者,他们难以达到释达夫的高度,而“高吟鬼亦听”则表明他的修行达到了超脱生死、沟通天地的境界,连鬼神都能倾听其言。
颈联“望馀秋水远,定起暮山青”,描绘了释达夫日常生活的景象。他望着远处的秋水,感受着时间的流逝;而“定起暮山青”则暗示了他在静坐冥想时,内心达到了一种平和的状态,即使是在傍晚时分,山色依旧青翠,象征着内心的永恒与宁静。
尾联“世谛都无念,逢人自说经”,总结了释达夫的生活态度。他摒弃了世间的一切杂念,对于遇见的人,他自然地讲述佛法,传播智慧。这种态度体现了他对佛法的深入理解和对众生的慈悲关怀。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释达夫生活场景的细腻描绘,展现了他超凡脱俗的修行境界和对佛法的深刻理解,同时也传达了诗人对这种生活方式的向往和敬仰。
赏过中秋才两夕,人心独待月华多。
也知不惜饶光照,争奈閒云好事何。
野鸟啼,野鸟啼时时有思。
有思春气桃花发,春气桃花发满枝。
满枝莺雀相呼唤,莺雀相呼唤岩畔。
岩畔花红似锦屏,花红似锦屏堪看。
堪看山,山秀丽,秀丽山前烟雾起。
山前烟雾起清浮,清浮浪促潺湲水。
浪促潺湲水景幽,景幽深处好,深处好追游。
追游傍水花,傍水花似雪,似雪梨花光皎洁。
梨花光皎洁玲珑,玲珑似坠银花折。
似坠银花折最好,最好柔茸溪畔草。
柔茸溪畔草青青,双双蝴蝶飞来到。
蝴蝶飞来列落花,落花林里鸟啼叫。
林里鸟啼叫不休,不休为忆春光好。
为忆春光好杨柳,杨柳枝枝春色秀。
春色秀时常共饮,时常共饮春浓酒。
春浓酒似醉,似醉闲行春色里。
闲行春色里相逢,相逢竞忆游山水。
竞忆游山水心息,心息悠悠归去来,归去来休休役役。
《长歌》【宋·释了元】野鸟啼,野鸟啼时时有思。有思春气桃花发,春气桃花发满枝。满枝莺雀相呼唤,莺雀相呼唤岩畔。岩畔花红似锦屏,花红似锦屏堪看。堪看山,山秀丽,秀丽山前烟雾起。山前烟雾起清浮,清浮浪促潺湲水。浪促潺湲水景幽,景幽深处好,深处好追游。追游傍水花,傍水花似雪,似雪梨花光皎洁。梨花光皎洁玲珑,玲珑似坠银花折。似坠银花折最好,最好柔茸溪畔草。柔茸溪畔草青青,双双蝴蝶飞来到。蝴蝶飞来列落花,落花林里鸟啼叫。林里鸟啼叫不休,不休为忆春光好。为忆春光好杨柳,杨柳枝枝春色秀。春色秀时常共饮,时常共饮春浓酒。春浓酒似醉,似醉闲行春色里。闲行春色里相逢,相逢竞忆游山水。竞忆游山水心息,心息悠悠归去来,归去来休休役役。
https://shici.929r.com/shici/f9zG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