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九日同诸公登涵元塔四首塔之七层.初峻工于是日·其四》
《九日同诸公登涵元塔四首塔之七层.初峻工于是日·其四》全文
明 / 郭之奇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元]韵

独顶孤峰柱海门,功归造化轴归坤。

六牛四女互经纬,东渤南溟共柢根。

禨祲遥占城市色,盈虚频见汐潮痕。

冥搜物象如环掌,心目应从万古论。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涵元塔的壮丽景象与深厚的文化内涵。诗人郭之奇以“独顶孤峰柱海门”开篇,形象地将涵元塔比作一座矗立于海门之上的孤峰,既突出了塔的高度,也暗示了其在自然景观中的独特地位。接下来,“功归造化轴归坤”则表达了对大自然力量的敬畏,以及对天地间和谐秩序的赞美。

“六牛四女互经纬”一句,运用了古代纺织的比喻,象征着天地间的万物生长与变化,如同织布般有序而复杂。“东渤南溟共柢根”则进一步扩展了这一意象,将天地间的万物联系起来,形成一个整体,强调了宇宙万物相互依存的关系。

“禨祲遥占城市色,盈虚频见汐潮痕”两句,通过自然现象的变化,反映了社会生活的变迁和人与自然的互动。这里,“禨祲”指不祥之兆,与“城市色”相对比,暗示了自然与人类社会之间的微妙关系;“盈虚”与“汐潮痕”则体现了自然界中循环往复的规律,同时也寓意着人生的起伏与变化。

最后,“冥搜物象如环掌,心目应从万古论”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与宇宙奥秘的深刻探索与思考。他仿佛能用手掌触摸到万物的形象,心灵深处对这些现象有着超越时间的洞察力。整首诗不仅展现了涵元塔的宏伟与壮观,更蕴含了对自然、宇宙和人生哲理的深邃思考,体现了明代文人对于自然美和宇宙真理的追求。

作者介绍
郭之奇

郭之奇
朝代:明   字:仲常   号:菽子   籍贯:广东揭阳县榕城东门(今广东揭阳市榕城区)   生辰:1607年-1662年

郭之奇(1607年-1662年),字仲常,号菽子,又号正夫、玉溪。广东揭阳县榕城东门(今广东揭阳市榕城区)人。为南明大臣,历任南明文渊阁大学士加太子太保(相当宰相)兼吏部尚书、兵部尚书,率军转战闽粤滇黔抗清,于顺治十八年(1661年)在广西桂林为清将韦永福所俘,翌年殉国。清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追谥忠节。
猜你喜欢

子夜四时歌八首·其六秋歌之二

摘叶裹流萤,应手叶先落。

本无牢根蒂,虚怨秋霜薄。

(0)

洞仙歌.题朱草衣白门偕隐图

山围故国,正桃源红绽。恰向幽人画图看。

羡双仙、一种游戏情怀,多少事,付与空江断岸。

被纨斟美酒,琴韵箫声,眉宇何须露精悍。

燕子语呢喃、抱瓮而归,鸟衣巷、夕阳零乱。

我亦有、閒庭两三间,在篴步、青溪版桥西畔。

(0)

次尤南渠元吉韵

尧民仁寿歌尧极,万里欢声动殊域。

老臣衰病得归来,尚欲两疏希仲伯。

青春灯火连生宴,几夕狂眸乱朱碧。

朱碧荧煌皆帝祉,赐金本为馀生拟。

箧中抖擞兔园编,夜案犹堪课孙子。

若论天平何敢云,君无多谈触监史。

(0)

陈复清挽诗捡讨原大之父

我闻清隐翁,遗世希由巢。

君清复如翁,可望不可招。

市城无濡足,诗书有神交。

妙迹想颜柳,高吟诵韦陶。

良材陨空谷,见谓神理遥。

遗编付两郎,一一彩凤毛。

联飞入天门,光价动紫霄。

褒章极华衮,后禄方滔滔。

巨镛靡连响,浅渚无惊涛。

缅怀神仙驾,八表同游遨。

时还抚旧乡,含笑停云旓。

惟有风木心,终天感飘摇。

(0)

次韵十峰病起写真

不见文园又几朝,一杯仙露渴全消。

戏书重挽千钧弩,试饮还欹五石瓢。

吟对馆松犹翠羽,起看宫柳欲青条。

生绡昨日看图画,更觉红颜比昔韶。

(0)

旧有诵十二月吴江竹枝歌者戏效之得三首而止十一月廿三夜不寐因足成之诗成梦乘马上曲磴地名湖塘遇小儿杜姓者同行论处世之道甚悉·其三

三月吴江柳正青,柳花飞去半为萍。

蔬畦麦陇蔷薇架,妆点田家作画屏。

(0)
诗词分类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牡丹 节日 写人 挽诗 惆怅 写雨
诗人
沈焕 毕大节 幸元龙 邓玉宾 耶律洪基 王翱 金昌绪 尹懋 谭意哥 段文昌 周煇 陆凯 陈鎏 朱之瑜 陈希烈 张正元 何去非 张公乂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