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仙迹岩》
《仙迹岩》全文
宋 / 辛弃疾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元]韵

地秘岩藏骨,溪灵膝印痕。

虚床惟太姥,别席尽曾孙。

披牒秦朝远,遗坛汉祀存。

何时幔亭侧,重复见幢幡。

(0)
注释
地秘:隐藏的秘密。
岩藏:岩石深藏。
膝印痕:膝盖留下的痕迹。
虚床:空床。
太姥:年长的女性,可能指神话中的太姥山仙人。
曾孙:后代子孙。
披牒:查阅文献。
秦朝:中国历史上的朝代。
遗坛:遗留的祭祀坛。
汉祀:汉代的祭祀活动。
幔亭:古代的一种帐幕或小屋。
幢幡:佛教或道教仪式中使用的旗帜。
翻译
大地隐藏着秘密的岩石,溪流中留下了膝盖的印记。
空荡的床榻只有太姥的身影,告别之席上坐满了她的曾孙们。
古老的卷轴记录着秦朝的遥远历史,祭祀台上还保留着汉代的遗迹。
何时能再次在幔亭旁边,看到飘动的幢幡呢?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词人辛弃疾所作的《仙迹岩》,描绘了一处神秘而古老的山岩景观。首句“地秘岩藏骨”,形象地写出岩壁深邃,仿佛隐藏着历史的痕迹和传说中的仙骨;“溪灵膝印痕”则暗示了溪流边可能留有仙人的足迹,增添了神秘色彩。接下来,“虚床惟太姥”暗指岩洞中空荡荡的,似乎只有太姥(道教中的女神)这样的仙人才能居住过,而“别席尽曾孙”则表达了后世子孙对先人的追思。

诗人通过“披牒秦朝远,遗坛汉祀存”这两句,进一步揭示了岩间的遗迹可能与古代秦汉时期有关,表明这里曾是人们祭祀神灵的场所。最后,“何时幔亭侧,重复见幢幡”表达了诗人对再次在仙迹岩看到仙人活动或仪式的期待,希望能在某个时刻亲身经历那种超凡的景象。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仙迹岩的神秘氛围,寓含了对历史和神话的敬畏,以及对超然生活的向往。

作者介绍
辛弃疾

辛弃疾
朝代:宋   籍贯:历城(今山东济南)   生辰:1140-1207

辛弃疾(1140年5月28日-1207年10月3日),原字坦夫,后改字幼安,号稼轩,山东东路济南府历城县(今济南市历城区遥墙镇四凤闸村)人。南宋豪放派词人、将领,有“词中之龙”之称。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辛弃疾生于金国,少年抗金归宋,曾任江西安抚使、福建安抚使等职。著有《美芹十论》、《九议》,条陈战守之策。由于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后被弹劾落职,退隐山居。
猜你喜欢

宴郑明德与袁子方张伯雨得落字

东家白云翁,载酒青山郭。

相招竹林彦,坐对春风酌。

一花飞入楼,汎我银凿落。

醉步松月归,令人梦孤鹤。

(0)

追和唐询华亭十咏·其四柘湖

湖瞰平林外,波摇断崖滨。

柘山应孕秀,秦女乃能神。

剪纸徼灵贶,乘槎觅要津。

渡头风正恶,愁杀采菱人。

(0)

和彬卿北湖

云容水态若为模,髣髴风光似鉴湖。

桥跨沧浪泻寒玉,舟横沁碧滚明珠。

且斟?醁醉鹦鹉,应用娉婷唱鹧鸪。

席上嘉宾贤雪牖,高吟原不让三苏。

(0)

游胜会寺

寺古唐朝立,山藏一径幽。

木生灵寿异,花发蕙兰稠。

瀹茗香浮齿,簪梅雪满头。

公馀寻胜会,此地约重游。

(0)

岳王墓

结发行间见此公,两河忠义俟元戎。

勋成伊吕终方驾,算胜孙吴亦下风。

拂剑未酬千古辱,赐环空坏十年功。

奸邪卖国堪流涕,独立西风看去鸿。

(0)

赠画梅孙道士

夜梦孤山放鹤翁,道人忙打五更钟。

觉来摸索□□月,笑指枯藤问晓风。

(0)
诗词分类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牡丹 节日 写人 挽诗 惆怅 写雨 题诗 写景 游玩 饮酒 荷花
诗人
曹叡 文征明 启功 卓文君 吉鸿昌 李嘉佑 沈雁冰 惠能 来鹄 唐温如 魏征 林佩环 刘子玄 刘昚虚 李季兰 赵徵明 仲子陵 陈慥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