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云出层壑,日夕变晴晦。
峭影逼峰尖,局步危石背。
下有百尺溪,蛟龙隐其内。
桡声一水通,树色两山对。
乳窦鸣潺湲,云根插叆叇。
十里更回首,暮林环修黛。
远景低渐昏,故园渺何在。
渔镫倒影乱,沙月流光碎。
浪迹几浮沈,清夜发长慨。
屈指算归途,记取来游再。
浮云出层壑,日夕变晴晦。
峭影逼峰尖,局步危石背。
下有百尺溪,蛟龙隐其内。
桡声一水通,树色两山对。
乳窦鸣潺湲,云根插叆叇。
十里更回首,暮林环修黛。
远景低渐昏,故园渺何在。
渔镫倒影乱,沙月流光碎。
浪迹几浮沈,清夜发长慨。
屈指算归途,记取来游再。
这首诗描绘了严州道中的自然景色和诗人的情感体验。首句“浮云出层壑”以浮云升腾的形象,展现出山谷的深远与变化。接着,“日夕变晴晦”点明时间推移,天气阴晴转换,富有动态感。
“峭影逼峰尖,局步危石背”描绘了险峻的山势和诗人行走的艰难,透露出一种探索与挑战的精神。接下来,诗人通过“下有百尺溪,蛟龙隐其内”暗示溪流深邃,神秘莫测。
“桡声一水通,树色两山对”描绘了舟行水面,两岸树木相映成趣的景象,宁静而开阔。然后,“乳窦鸣潺湲,云根插叆叇”以流水声和云雾缭绕,增添了山间的幽深与神秘。
“十里更回首,暮林环修黛”写诗人沿途回望,暮色中的树林如黛色画卷,引人遐思。后半部分,“远景低渐昏,故园渺何在”表达了诗人对远方故乡的思念,以及对未知的迷茫。
“渔镫倒影乱,沙月流光碎”通过描绘渔火倒影和月光洒落的细节,营造出夜晚的静谧与寂寥。最后,“浪迹几浮沈,清夜发长慨”表达了诗人漂泊不定的生活状态和深夜的感慨,以及对未来归途的期待。
整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严州道中的景色,融入了诗人的情感,展现了旅途中的孤独、思乡之情以及对生活的深深感慨。结尾处的“屈指算归途,记取来游再”则寄寓了诗人对未来的期许和对再次游览的渴望。
峭拔几千仞,孤高无四邻。
低回倾北斗,突兀起东闽。
缔结青云上,登临沧海滨。
溪山来面势,歌吹彻穹旻。
子夜先看日,阴崖后得春。
三韩空琐碎,万落自埃尘。
使者风流在,诗人格调新。
骊珠忽投我,神笔动惊人。
平昔持州契,于今识路津。
去天知不远,咫尺仰威神。
亭上风吹藤帽檐,为怜清胜得安恬。
惊涛触岸层澜碎,落日衔山半景尖。
遥认犀奔知鹿角,忽逢龙挂见胡髯。
城南一去通沧海,无限春寒向晚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