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道温柔即是乡。春归人去两茫茫。
此时欲断已无肠。
桃树身僵休误李,蚕蛾丝尽只留桑。
可能沈醉换悲凉。
谁道温柔即是乡。春归人去两茫茫。
此时欲断已无肠。
桃树身僵休误李,蚕蛾丝尽只留桑。
可能沈醉换悲凉。
这首诗以"温柔即是乡"开篇,表达了一种深深的思乡之情。诗人感叹春天离去,人事变迁,内心的情感如同春归后的空寂,"人去两茫茫",充满了失落和迷茫。接下来,诗人借桃树与李树的比喻,暗示自己在纷繁世事中坚守本心,如同桃树不再误以为李花,蚕蛾虽尽其力只为结茧留丝于桑,表达了对生活的执着和无奈。
最后两句"可能沈醉换悲凉",诗人渴望通过沉醉来暂时忘却眼前的悲凉境遇,流露出一种深沉的哀愁和自我慰藉的情绪。整体来看,这首词情感深沉,寓言性强,体现了汪东作为清末近现代诗人的独特视角和人生感慨。
有客有客心地闲,楼外青林林外山。
风烟出没美无度,依约图画有无间。
眼随白鸟去边远,一声渔唱江村晚。
此时谁会倚栏心,云出不知何处巘。
岁寒松柏饱风霜,肯逐桃李争春阳。
安得共卧百尺楼,为挹江濑吞山光。
当年形过八砖日,坡仙想像频搔发。
无言细玩郭熙画,应思老去寻泉石。
书阁高几寻,其高不可知。
但见读书人,心与千古期。
藉此间旷地,端坐穷轩羲。
世尘飞不到,月霁光风吹。
况复揭扁榜,字画天下奇。
妙有指南处,世人那易窥。
昔闻堂上声,斩轮尝笑之。
而子得学省,不觉糟粕遗。
终日几案乐,舍此归其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