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云新雨后,华山照窗前。
虚堂寂无人,清辉为谁圆。
千里共明月,同心各一天。
愿持一尊酒,因风到君边。
风来故徐徐,徬徨祇自怜。
取琴为君弹,孤怀托七弦。
微云新雨后,华山照窗前。
虚堂寂无人,清辉为谁圆。
千里共明月,同心各一天。
愿持一尊酒,因风到君边。
风来故徐徐,徬徨祇自怜。
取琴为君弹,孤怀托七弦。
这首清代黄锡彤的《杂感(其三)》描绘了一幅雨后清新景象与孤独心境的交融画面。首句“微云新雨后”写出了雨后天空中淡淡的云层,暗示着空气的清新和湿润。"华山照窗前"则将视线转向窗外,华山的倒影映照在窗户上,增添了空间的静谧与壮丽。
接下来的“虚堂寂无人,清辉为谁圆”进一步渲染了环境的寂静,明亮的月光虽美,却显得孤独,因为没有人在场分享这宁静的夜晚。“千里共明月,同心各一天”表达了诗人对远方朋友的思念,虽然相隔千里,但都能共享同一轮明月,寄托着深深的友情。
“愿持一尊酒,因风到君边”表达了诗人想借风传送一杯酒给远方的朋友,表达对友人的牵挂和祝福。然而,“风来故徐徐,徬徨祇自怜”又流露出诗人内心的犹豫和自我怜悯,风儿虽带来问候,却只能独自徘徊。
最后两句“取琴为君弹,孤怀托七弦”以琴声寄托孤寂情怀,通过音乐传达对友人的深深思念,展现了诗人高雅的艺术情操和真挚的情感。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景寓情,语言简洁,情感深沉,展现出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远方友人的深深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