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湘天,滴黛何时歇。曾记周郎英发。
坐拥油幢临大别。军笳奏,乡心截。
舳舻湓浦如麻,铠甲庾楼成雪。
严飙破碛,古树都裂。孤蓬暂入吴,老鬓终怀阙。
第二泉声呜咽。瀑走银虬三四叠。冲动防身剑箧。
料此际、共儿宽,看水上、粉英结。定吟残、乱山白月。
问湘天,滴黛何时歇。曾记周郎英发。
坐拥油幢临大别。军笳奏,乡心截。
舳舻湓浦如麻,铠甲庾楼成雪。
严飙破碛,古树都裂。孤蓬暂入吴,老鬓终怀阙。
第二泉声呜咽。瀑走银虬三四叠。冲动防身剑箧。
料此际、共儿宽,看水上、粉英结。定吟残、乱山白月。
这首诗描绘了早春时节边塞的景象与情感,充满了深沉的思乡之情和对友人的关切。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将自然景观与个人情感巧妙融合,展现出一种独特的艺术魅力。
“问湘天,滴黛何时歇。” 开篇以湘水之泪起兴,引出对时间流逝、情感绵延的思考。“滴黛”形象地描绘了泪水如黛色般深沉,暗示着无尽的忧愁与思念。接下来,“曾记周郎英发”一句,借历史人物周瑜的英姿勃发,表达了对友人周伯衡先生才华与风度的赞美与怀念。
“坐拥油幢临大别。军笳奏,乡心截。” 描述了周伯衡先生在边疆指挥军队的情景,军乐响起,却触动了他深深的思乡之情。这种矛盾的情感表现得淋漓尽致,既展现了边塞生活的艰苦与壮烈,也凸显了人物内心深处的柔情与脆弱。
“舳舻湓浦如麻,铠甲庾楼成雪。” 这两句通过夸张的手法,描绘了战船密布、铠甲堆积如雪的场景,既展示了战争的残酷,也反映了边疆的辽阔与壮丽。同时,这样的景象也象征着主人公对故乡的深深眷恋,即使身处险境,心中仍怀有对家乡的思念。
“严飙破碛,古树都裂。孤蓬暂入吴,老鬓终怀阙。” 这几句进一步深化了主题,通过自然界的恶劣条件与个人命运的对比,表达了对未来的不确定性和对故乡的永恒怀念。孤蓬短暂地离开故乡,但老去的鬓发始终怀念着那片熟悉的土地。
“第二泉声呜咽。瀑走银虬三四叠。冲动防身剑箧。料此际、共儿宽,看水上、粉英结。定吟残、乱山白月。” 最后部分,诗人以泉水呜咽、瀑布飞流、山间月色等意象,营造了一种凄美而宁静的氛围,表达了对友情的珍视与对未来的期待。同时,这些意象也寓意着人生的起伏与变化,以及在困境中寻找希望与温暖的决心。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边塞生活、自然景观及人物情感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友情、故乡和未来的深刻思考,以及在逆境中坚韧不拔的精神风貌。
幻出广寒境,罗袜净无尘。
素娥风格分明,玉骨水为神。
手揽清光盈掬,眼看山河一色,阅尽古今人。
对影且长啸,一酌瓮头春。
千万顷,琉璃色,楚天清。
庾楼袁舫何事,汨汨主和宾。
但见老蟾无恙,不管镜圆钩阙,寒暑任相更。
此夕幸无雨,何惜放颜醺。
簪履盛元幕,领袖属英游。
登车揽辔余事,何止客诸侯。
看尽巫云岷雪,却访庐峰湓浦,砥柱赞中流。
百叠青山路,一片白苹洲。
今日事,风涛上,一虚舟。
长江万顷寒碧,犹谓马能浮。
况是眼前局面,心腹忧如边角,胜著赖帷筹。
谈笑济时了,勋业迈前修。
久欲乘槎去,间阔几仙尘。
乾坤炯炯不夜,造化抑何神。
谁道二分无赖,到处一轮都满,天未始私人。
今夕果何夕,非夏亦非春。
风露下,明作哲,圣之清。
纷纷浮世代谢,燕客与鸿宾。
欢恨离愁尽扫,谢赋鲍诗高束,一枕听严更。
尔自屋梁落,吾已醉醺醺。
碾就一轮玉,扫尽四边尘。
白乎不涅不磷,千古此丰神。
领略常娥体态,寂寞谪仙材调,四海岂无人。
安得金丹诀,长驻玉颜春。
镜圆明,冰样洁,水来清。
良宵难值如许,何惜且留宾。
拟唤桓伊三弄,影转画檐西畔,钟鼓趣残更。
肺腑尽霜雪,麹蘖不能醺。
壮志小鹏背,万里欲乘风。
马_裘敝,老来无复旧游重。
楚尾吴头蜀口,三十载间陈迹,衮衮水之东。
休说射雕手,且学钓鱼翁。
奚为者,聊尔耳,此山中。
壶觞自引,不妨换羽与移宫。
蓬矢桑弧何事,朝菌大椿皆分,识破色俱空。
掬润弄明月,长啸倚青松。
薄酒长亭别,饱饭故园归。
两年婉婉席上,甘苦每同之。
_骥群中独步,麋鹿兴前不瞬,孰可与争驰。
力挽不能寸,健翮遽斜飞。
经营事,艰难状,老天知。
区区塞马得失,一笑付观棋。
用则风云万里,不用烟霞一壑,两鬓未应丝。
回首乌樯外,鸥鸟自忘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