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狂喜文章,顶戴千佛名。
年大意转拙,肠饥犹舌耕。
笔扛百斛鼎,诗当五言城。
傥无封侯骨,止是识字氓。
长安公卿中,阅人如践更。
扁舟苟能办,自足了一生。
少狂喜文章,顶戴千佛名。
年大意转拙,肠饥犹舌耕。
笔扛百斛鼎,诗当五言城。
傥无封侯骨,止是识字氓。
长安公卿中,阅人如践更。
扁舟苟能办,自足了一生。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文人从年轻时的狂热与才华,到年长后的沉稳与内敛,展现了其人生轨迹的转变。诗中的“少狂喜文章”表达了诗人年轻时对文学的热爱与激情,“顶戴千佛名”则可能暗喻了他对于学问或信仰的追求。随着年龄的增长,“年大意转拙”,诗人的风格或许变得更加深沉和内敛,但“肠饥犹舌耕”表明即使生活困顿,他仍坚持著述。
“笔扛百斛鼎,诗当五言城”是对诗人文学成就的高度赞扬,比喻他的笔力如扛起千斤重鼎,而他的诗歌如同五言诗的城池,稳固而有力量。“傥无封侯骨,止是识字氓”则以幽默的方式表达了诗人对自己命运的反思,或许他并未获得世俗意义上的成功,但作为“识字氓”,他依然坚守着自己的文字世界。
最后,“长安公卿中,阅人如践更”描绘了诗人对官场的观察,似乎在说他虽身处繁华之地,却能以超然的态度看待世事变迁。“扁舟苟能办,自足了一生”则是诗人对简朴生活的向往,表达出他希望在平静中度过余生的愿望。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比年轻与年老的不同心境,以及对文学与生活的深刻思考,展现了诗人丰富的情感世界和独特的生命哲学。
敛吴云,翠奁推上红晴。
渺澄流、鳞光寒碎,远峰螺绀低凝。
杏香引、画船影湿,柳阴趁、骄马蹄轻。
桥限宽平,堤横南北,去来人入绣围行。
渐际晚,梅妆游困,十里曳歌声。
苍烟润,飞鸦妒春,一梦催醒。
认名园、当时宴幸,缆痕犹在危亭。
露花浓、静迎直砌,雾藓冷、淡护飞甍。
几对东风,留连丽景,年□□老越山青。
夜深月、照人依旧,何处最关情。
欢娱地,星移世换,客恨还盈。
流苏垂翠幰,高低一色,红紫等泥沙。
香山居士老,柳枝桃叶,飞梗属谁家。
好音过耳,任啼鸟、怨入芳华。
心情懒,笔床吟卷,醉墨戏翻鸦。
堪嗟。
雕弓快马,敕勒追踪,向夕阳坡下。
休更忆,青丝络辔,红袖裁纱。
司空见惯浑如梦。
笑几回、索苇吹葭。
山中乐,从渠恣赏莺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