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南似雪恨空闻,地老天荒始见君。
霁色同人能悟物,正襟危坐若无群。
离离疏影先春动,皎皎寒光后夜分。
一担枯藤探不尽,朝烟暮月为谁醺。
荆南似雪恨空闻,地老天荒始见君。
霁色同人能悟物,正襟危坐若无群。
离离疏影先春动,皎皎寒光后夜分。
一担枯藤探不尽,朝烟暮月为谁醺。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充满哲思与自然美的画卷。首句“荆南似雪恨空闻”,以荆南之地的寒冷比喻内心的遗憾与思念,引出对远方之人的期待。接着,“地老天荒始见君”表达了等待与相遇的珍贵,如同经历了漫长岁月的考验,终于得以相见。
“霁色同人能悟物,正襟危坐若无群”两句,通过描述晴朗天空下的景象,暗示了诗人内心的清明与超脱,即使独自一人也能深刻理解万物。同时,“正襟危坐”形象地展现了诗人专注、庄重的姿态,仿佛与周围的世界隔绝,沉浸在自己的思考之中。
“离离疏影先春动,皎皎寒光后夜分”则将笔触转向自然界的细微变化,春意在疏影中萌动,寒光在夜晚之后依然明亮,这些细节不仅展现了季节的更迭,也寓意着生命的坚韧与不息。诗人通过观察自然现象,感悟到生命的力量和宇宙的奥秘。
最后,“一担枯藤探不尽,朝烟暮月为谁醺”以枯藤为喻,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有限,但即便如此,朝烟暮月仍旧美丽动人,为诗人的心灵带来慰藉。这不仅是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也是对生命意义的深思,提醒人们珍惜眼前的美好,即使面对生活的艰辛与无常,也要保持乐观与希望。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和深刻的哲理思考,展现了诗人对生命、自然和存在的独特见解,以及在逆境中寻找光明与希望的精神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