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隐昔传磨镜客,奇踪今见补锅人。
若将姓字留天地,纵使巢由亦外臣。
高隐昔传磨镜客,奇踪今见补锅人。
若将姓字留天地,纵使巢由亦外臣。
这首诗名为《补锅匠》,作者是明朝末年到清朝初年的刘逢源。诗中通过"高隐昔传磨镜客",将补锅匠与古代的高人隐士相提并论,暗示了这位工匠虽然从事平凡的工作,但其技艺和品格却有着不凡之处。"奇踪今见补锅人"进一步强调了他的独特之处,他的事迹在现代社会中也显得与众不同。
"若将姓字留天地"表达了诗人对补锅匠的敬仰,认为他的名字即使刻在天地之间,也能流传不朽,这不仅是对他技艺的认可,也是对他人格魅力的赞美。最后两句"纵使巢由亦外臣",引用了古代两位隐士巢父和许由的典故,表明即使像他们这样的高洁之士,在这位补锅匠面前也可能显得世俗,以此凸显补锅匠的超凡地位。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简练的笔触描绘了一位默默无闻却技艺高超、品德出众的补锅匠形象,寓含了对民间工匠的尊重和对其精神境界的高度评价。
家占溪南千个竹,地临湖上一群山。
渔船多在马长放,出处自由闲不闲。
深树黄鹂晓一声,林西江上月犹明。
野人早起无他事,贪绕沙泉看笋生。
天上琼花不避秋,今宵织女嫁牵牛。
万人惟待乘鸾出,乞巧齐登明月楼。
少妆银粉饰金钿,端正天花贵自然。
闻道禁中时节异,九秋香满镜台前。
临坛付法十三春,家本长城若下人。
芸阁少年应不识,南山钞主是前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