岂论中禁外营间,肯放身心少趁间。
太弊精神纵鲜益,只耽安逸足为患。
吟诗习射随常课,吏治民依切已关。
强制不生一念者,片时念亦有千般。
岂论中禁外营间,肯放身心少趁间。
太弊精神纵鲜益,只耽安逸足为患。
吟诗习射随常课,吏治民依切已关。
强制不生一念者,片时念亦有千般。
这首诗由清朝乾隆皇帝弘历所作,名为《有以颐养精神为言者诗以示之》。诗中探讨了颐养精神与过度安逸之间的关系,以及在日常生活中如何平衡这两者的重要性。
首句“岂论中禁外营间,肯放身心少趁间”表达了对过度追求物质与权力的讽刺,强调不应让身心受到过多的束缚和压力。接下来,“太弊精神纵鲜益,只耽安逸足为患”则指出过分追求精神上的空洞满足或过度安逸的生活方式,实际上可能带来更多的困扰和问题。
“吟诗习射随常课,吏治民依切已关”表明了作者认为,通过日常的学习和工作(如吟诗、习射等),以及对政务的处理,可以更好地保持身心的健康与活力。这些活动不仅有助于个人修养,也直接关联到治理百姓的职责。
最后,“强制不生一念者,片时念亦有千般”强调了即使在看似平静的时刻,内心也可能产生各种复杂的想法和念头。这句话提醒人们,无论何时何地,都应保持警觉和自律,避免被一时的念头所左右。
整体而言,这首诗反映了乾隆皇帝对于个人修养、生活态度以及社会责任的深刻思考,鼓励人们在追求精神满足的同时,也要注重实际生活的责任与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