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闻魏野东郊居,凿土何如石洞虚。
户牖不从斤斧设,檐阶出自混元初。
室前流叇阴为槛,墙畔垂萝绿映闾。
阒寂清幽无锁钥,高人于此觅真如。
曾闻魏野东郊居,凿土何如石洞虚。
户牖不从斤斧设,檐阶出自混元初。
室前流叇阴为槛,墙畔垂萝绿映闾。
阒寂清幽无锁钥,高人于此觅真如。
这首诗描绘了一处自然形成的石室景观,充满了静谧与原始之美。诗人黄公辅以“曾闻魏野东郊居”开篇,引出对石室的向往与探寻。接着,“凿土何如石洞虚”,巧妙地将人工与自然对比,强调了石室的天然与空灵。诗人进一步描述石室的构造:“户牖不从斤斧设,檐阶出自混元初”,暗示着这处石室未经人工雕琢,自始至终保持着原始状态,仿佛是天地间最纯粹的存在。
“室前流叇阴为槛,墙畔垂萝绿映闾”,这两句生动地展现了石室周围的环境,水流环绕,阴凉遮蔽,绿萝垂挂,一片生机盎然。最后,“阒寂清幽无锁钥,高人于此觅真如”,诗人表达了对石室清净与真实的赞美,同时也暗示了这里适合高雅之士寻求心灵的宁静与真理。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邃的思考,展现了中国古典诗歌中对自然美的追求以及对精神世界的探索,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美好愿景。
思君非一日,今朝也、喜得见清狂。
想不写颊毛,偏传阿堵,纵添蝇迹,无玷清扬。
更相对,绿杨千万缕,红杏两三行。
乍道安仁,未曾傅粉,旋疑荀令,怎不闻香。
风流当年少,沉想处应是,暗惜韶光。
只怕芳心呕尽,此意谁将。
羡绮句初成,堪传金石,彩毫挥处,尽是琳琅。
待剪明霞一片,付与青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