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萧山寺雨,漠漠暮云寒。
不恨麻衣薄,深愁酒盏乾。
离披花刺眼,容易雪冲冠。
要客能相遇,宁辞湿锦鞍。
萧萧山寺雨,漠漠暮云寒。
不恨麻衣薄,深愁酒盏乾。
离披花刺眼,容易雪冲冠。
要客能相遇,宁辞湿锦鞍。
这首诗描绘了雨中静谧的山寺景象,以及诗人对友人的深切期待与喜悦之情。首句“萧萧山寺雨”以轻柔的雨声开篇,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略带寂寥的氛围,山寺在雨中显得更加幽深。接着,“漠漠暮云寒”进一步渲染了环境的冷清与凄凉,傍晚的云层仿佛也带着寒意,增加了诗的意境深度。
“不恨麻衣薄,深愁酒盏乾”两句,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相聚的渴望。虽然穿着单薄的麻衣可能感到寒冷,但诗人并不为此感到遗憾;相反,他深深忧虑的是酒盏空空,暗示着对与友人共饮畅谈的期待。这种情感的细腻表达,展现了诗人内心的丰富情感世界。
“离披花刺眼,容易雪冲冠”则通过自然界的景象,象征着人生的不易与挑战。花朵虽美却离披,如同人生中的困难与挫折;而“雪冲冠”则可能寓意着面对逆境时的坚韧与不屈。这两句不仅描绘了眼前的景致,更蕴含了对生活态度的深刻思考。
最后,“要客能相遇,宁辞湿锦鞍”表达了诗人对友人到来的热烈欢迎和准备。即使需要穿过湿滑的道路,也愿意迎接朋友的到来,体现了深厚的友情和对相聚的渴望。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象征,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友情以及生活态度的独特感悟。
嫩黄千点糁槐枝,此别诸生倍所思。
判牒署名书字小,开经酬问具餐迟。
竹边亭在谁招隐,囊里书成合济时。
东府主人偏爱士,为歌厦屋杜陵诗。
离家向京国,客思独从容。
有句诗人读,无书馆吏供。
蛰雷先一月,晴岭沓千峰。
马上思亲处,题缄寄所逢。
老病懒作书,行藏诗上见。
一心不相忘,千里如对面。
我已八十翁,此身宁久绊。
诸君才杰出,玉石自有辩。
随才供任使,小大皆众选。
明君用良弼,治道方一变。
与之致太平,朝廷还旧观。
老夫眼尚明,细把诸君看。
试将草草书,用写区区愿。
一愿善调燮,二愿强加饭。
三愿保太平,官职日九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