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剑游秦日,长吟托与时。
山人唐李泌,酒客晋王尼。
沧海何其横,银章未可期。
云山与匹马,一一入新诗。
孤剑游秦日,长吟托与时。
山人唐李泌,酒客晋王尼。
沧海何其横,银章未可期。
云山与匹马,一一入新诗。
这首诗《灞桥即事》由清代诗人李寄所作,描绘了诗人独自持剑游历至秦地的情景,表达了对时局的感慨以及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首句“孤剑游秦日”,开篇便以“孤剑”为喻,形象地展现了诗人独自一人、身怀壮志却无从施展的孤独感,游历至秦地,暗示着对历史的追忆和对现实的反思。接着,“长吟托与时”,诗人通过长吟来寄托自己的情感与思考,面对时代的变迁,既有无奈也有期待。
“山人唐李泌,酒客晋王尼”两句,运用典故,将自己与历史上两位著名的隐士李泌和王尼相提并论,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同时也暗含着对现实社会的不满和逃避之意。
“沧海何其横,银章未可期”则进一步抒发了诗人对广阔世界的感慨和对功名利禄的淡泊态度。沧海象征着广阔的世界,而“银章”则是官职的象征,诗人感叹于世事的广阔与复杂,同时表明自己对于功名的不求,更倾向于内心的平静与自由。
最后,“云山与匹马,一一入新诗”收尾,诗人以云山和匹马作为意象,既描绘了自然景色的壮丽,也象征了个人的自由与独立。这一句不仅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欣赏,也体现了他希望通过诗歌来表达自我、记录生活的心愿。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个人经历、历史典故、自然景观的描绘,展现了诗人独特的内心世界和对生活的深刻思考,语言简洁而富有意境,情感真挚而深沉。
蚤岁游江湖,倏匆逾半百。
偶遂花溪隐,山水环我宅。
教儿业诗书,课仆勤稼穑。
投閒未三载,又作远行客。
系舟桐湾埠,衣袂带晚色。
风吹野烧红,月照滩水白。
舟中二三友,相对诉胸臆。
夜长不能眠,拥被情默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