郯城胜迹几龙门,此水聊堪一试竿。
钩饵颇嫌沂沐泄,钓丝閒引月星寒。
苔矶坐煖湍仍急,铁笛声沉夜已阑。
何处投纶堪尽兴,东溟长笑海天宽。
郯城胜迹几龙门,此水聊堪一试竿。
钩饵颇嫌沂沐泄,钓丝閒引月星寒。
苔矶坐煖湍仍急,铁笛声沉夜已阑。
何处投纶堪尽兴,东溟长笑海天宽。
这首诗描绘了郯城龙门钓月的景象,充满了宁静与深邃的意境。首句“郯城胜迹几龙门”,点明地点与景观,暗示此处为名胜之地。接着,“此水聊堪一试竿”一句,以轻描淡写的笔触,描绘了在水流中试竿钓鱼的情景,既展现了钓鱼的乐趣,也暗含了对自然之美的欣赏。
“钩饵颇嫌沂沐泄,钓丝閒引月星寒。”这两句进一步描绘了钓鱼的过程,通过“沂沐泄”和“月星寒”的细节,不仅表现了夜晚的宁静与寒冷,也暗示了诗人对钓鱼技巧的熟练掌握,以及对周围环境的敏感感知。
“苔矶坐煖湍仍急,铁笛声沉夜已阑。”这里通过“坐煖”与“湍急”的对比,以及“铁笛声沉”与“夜已阑”的时间推移,营造了一种静中有动、动中有静的和谐氛围,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深刻感受和内心的宁静。
最后,“何处投纶堪尽兴,东溟长笑海天宽。”这两句以问句的形式结束,表达了诗人对美好时光的留恋与对广阔天地的向往,既有对当前情境的满足,也有对未来探索的期待,体现了诗人豁达的心境和对生活的热爱。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郯城龙门钓月这一特定场景的描绘,展现了自然之美与人文情感的融合,语言简洁而富有意境,表达了诗人对宁静生活和自然美景的深深喜爱与赞美。
畴昔过兹乡,驻马望龟石。
蹉跎两鬓华,始作登临客。
是时冬向深,气候未萧瑟。
追随得良友,周览访奇迹。
浮云散轻阴,日霁见海色。
千岩含暮景,湖影浸空碧。
郊原纷绮错,左右罗第宅。
向来多贤豪,声誉何籍籍。
良辰作佳游,此地几登历。
我来一感慨,俯仰视今昔。
落日松风生,迟回景将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