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向人间望碧峰,石门今得问幽踪。
路缘风磴泠泠策,寺隔烟萝杳杳钟。
窗下鸟来多堕果,亭前鹤去只高松。
一龛愿借依香火,莫道诗人非戴颙。
每向人间望碧峰,石门今得问幽踪。
路缘风磴泠泠策,寺隔烟萝杳杳钟。
窗下鸟来多堕果,亭前鹤去只高松。
一龛愿借依香火,莫道诗人非戴颙。
这首明代诗人高启的《游南峰寺有支遁放鹤亭》描绘了诗人游历南峰寺时的所见所感。首句“每向人间望碧峰”表达了诗人对山中隐逸生活的向往,而“石门今得问幽踪”则透露出他终于有机会探寻这神秘之地的欣喜。
“路缘风磴泠泠策,寺隔烟萝杳杳钟”两句通过描绘山路的清凉与寺庙的宁静,展现了南峰寺环境的清幽和远离尘世的氛围。诗人行走于风声泠泠的石阶上,远处寺庙的钟声在烟雾缭绕中若隐若现,增添了禅意。
“窗下鸟来多堕果,亭前鹤去只高松”进一步描绘了南峰寺的自然景象,鸟儿在窗下觅食,偶尔掉落果实,而鹤已离去,只剩下亭前的高松见证着岁月的流转。这一画面富有生机,又带有一丝寂寥。
最后,“一龛愿借依香火,莫道诗人非戴颙”表达了诗人对佛学的虔诚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希望能在南峰寺的一间静室里寄托心灵,暗示自己也有如古代隐士戴颙般的追求。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南峰寺的景致,流露出诗人对超脱尘世、寻求内心宁静的渴望,具有浓厚的禅意和隐逸情怀。
买臣负薪行且歌,其妻羞缩悲蹉跎。
季子归佩六相印,骨肉歆羡缘金多。
人生穷达等幻灭,贫贱何忧贵何悦。
争如饥采首阳薇,不慕皋夔希稷契。
贪功徇名世莫嗤,拖金曳紫同儿嬉。
一朝祸至几发冢,却思衣布丹徒时。
丹徒风月依然好,尔自升沈委荒草。
草长木拱荒烟寒,此恨年年向谁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