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正言田学士况书言上庠祭酒厅北轩予所种竹滋茂》
《正言田学士况书言上庠祭酒厅北轩予所种竹滋茂》全文
宋 / 宋祁   形式: 古风

昔承上庠乏,莳竹北堂轩。

饬吏勤浸灌,冉冉荣孤根。

日晏到官下,对赏忘尘喧。

海月影宵戺,天风籁晨颠。

去年主人斥,负谤为淮藩。

后来异好尚,欲诿不敢宣。

何幸觏时哲,乃加封殖恩。

千里走书驿,语竹遥相存。

不才好冷局,异日期归旋。

千万屏剪伐,勿令孤愿言。

(0)
注释
庠:古代的学校。
莳:种植。
饬:整顿, 督促。
浸灌:灌溉。
冉冉:慢慢地。
戺:屋檐。
斥:贬斥。
淮藩:淮河流域的地方势力。
好尚:喜好风尚。
封殖:封赏和培育。
书驿:驿站传递书信。
期:期望。
归旋:回归。
翻译
昔日我曾受教育匮乏,北堂种竹显清雅。
督促官吏勤于灌溉,渐渐地竹子生根发芽。
傍晚来到官署前,欣赏美景忘却尘世喧嚣。
夜晚海月映照屋檐,清晨天风吹过竹梢。
去年主人被贬斥,遭受诽谤去往淮藩。
后来喜好改变,想表白又不敢明言。
有幸遇到贤明时代,对我竹子施以恩惠。
千里迢迢书信传,告知竹子我心念。
我喜静,期待回归,愿竹子安然无恙。
千万莫要随意砍伐,让我孤独的心愿得以留存。
鉴赏

此诗描绘了诗人对于昔日在学宫中种植的竹子,现今已成荫庐的情景。诗中的“上庠”、“北堂轩”指的是古代学宫的建筑结构,而“莳竹”则是诗人亲手栽培的竹子。诗人通过对竹子的描述,表达了自己对于往昔岁月的追忆和怀念。

“饬吏勤浸灌”一句,展示了当时负责管理学宫的人员,对这些竹子进行细心照料的情形。“冉冉荣孤根”则是竹子长势茁壮,根基坚固的写照。诗人在“日晏到官下,对赏忘尘喧”中表达了自己在夕阳时分来到学宫,与同窗共赏竹景、消忘尘嚣的意境。

接下来,“海月影宵戺,天风籁晨颠”两句,描绘了一种超然物外的意境。诗人通过对月光和清晨之风的描写,传达了自己超脱世俗、与自然合一的情怀。

“去年主人斥,负谤为淮藩。后来异好尚,欲诿不敢宣”两句中,“主人斥”可能是指诗人曾被上级斥责,而“负谤为淮藩”则表明诗人因此受到诽谤,被视作淮南某种势力的代表。后来情况有所变化,但诗人依旧保持着自己的喜好,不敢公之于世。

随后的“何幸觏时哲,乃加封殖恩”一句,显示了诗人在朝廷的宽容和赏识中获得了一定的恩惠和地位。而“千里走书驿,语竹遥相存”则是诗人通过书信与远方的友人交流,表达对彼此种植的竹子以及那段往事的共同记忆。

最后,“不才好冷局,异日期归旋。千万屏剪伐,勿令孤愿言”两句中,诗人表达了自己虽然缺乏才能,但依旧喜爱那种清冷的生活状态,并在某个特定的日子里回到了从前。而“千万屏剪伐,勿令孤愿言”则是对他人的嘱咐,不要让那些独自的愿望被别人所了解。

整体而言,此诗通过种竹和赏竹的情景,反映了诗人对于往昔生活的怀念,以及对于个人品味与情操的坚持。

作者介绍
宋祁

宋祁
朝代:宋   字:子京   籍贯:安州安陆(今湖北安陆)   生辰:998~1061

宋祁(公元998年—公元1061年),字子京,小字选郎。祖籍安州安陆(今湖北省安陆市),高祖父宋绅徙居开封府雍丘县,遂为雍丘(今河南商丘民权县)人。北宋官员,著名文学家、史学家、词人。司空宋庠之弟,宋祁与兄长宋庠并有文名,时称“二宋”。诗词语言工丽,因《玉楼春》词中有“红杏枝头春意闹”句,世称“红杏尚书”。范镇为其撰神道碑。天圣二年进士,宋祁初任复州军事推官,经皇帝召试,授直史馆。
猜你喜欢

喜雨寄诸友

仲夏风雨多,萧萧凉气生。

凭轩望原野,品物皆敷荣。

唐虞在上位,海宇际升平。

丰年况有象,一饱更无营。

喜来赋新诗,持用寄高朋。

(0)

江望

尽把离愁种驿亭,春风吹入草青青。

伤心为问行舟客,东过清江停不停。

(0)

感春二绝时馆人在狱·其二

干谒伤怀去路穷,鲸飞蛟舞楚江风。

家书写到平安字,始信吾师塞上翁。

(0)

晚眺

眼看淮海待澄清,骨满边城苦战争。

老大不堪思往事,饥寒久已厌吾生。

烟深薜荔栖乌急,风响蒹葭落雁鸣。

惆怅故人书不到,别来十载最关情。

(0)

大洲晚发

城南桴鼓转相惊,却忆渔舟问水程。

千顷江波鸥出没,数家茅屋树枯荣。

客行落日凝愁思,人隔疏烟闻笑声。

惆怅竹篱沽酒处,夜深灯火不胜情。

(0)

客鬓

夕报将军奏凯歌,马前又见拥雕戈。

民情共倚金汤固,客鬓惟添霜雪多。

何日梧桐鸣彩凤,旧时荆棘卧铜驼。

无衣无食岁年晚,妻子山中如苦何。

(0)
诗词分类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诗人
魏良臣 柳开 李充 章良能 李亨 陈璚 曹振镛 刘珍 孙楚 段玉裁 周葵 任翻 董恂 刘晏 程宿 冯京 韩忠彦 陈尧叟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