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承上庠乏,莳竹北堂轩。
饬吏勤浸灌,冉冉荣孤根。
日晏到官下,对赏忘尘喧。
海月影宵戺,天风籁晨颠。
去年主人斥,负谤为淮藩。
后来异好尚,欲诿不敢宣。
何幸觏时哲,乃加封殖恩。
千里走书驿,语竹遥相存。
不才好冷局,异日期归旋。
千万屏剪伐,勿令孤愿言。
昔承上庠乏,莳竹北堂轩。
饬吏勤浸灌,冉冉荣孤根。
日晏到官下,对赏忘尘喧。
海月影宵戺,天风籁晨颠。
去年主人斥,负谤为淮藩。
后来异好尚,欲诿不敢宣。
何幸觏时哲,乃加封殖恩。
千里走书驿,语竹遥相存。
不才好冷局,异日期归旋。
千万屏剪伐,勿令孤愿言。
此诗描绘了诗人对于昔日在学宫中种植的竹子,现今已成荫庐的情景。诗中的“上庠”、“北堂轩”指的是古代学宫的建筑结构,而“莳竹”则是诗人亲手栽培的竹子。诗人通过对竹子的描述,表达了自己对于往昔岁月的追忆和怀念。
“饬吏勤浸灌”一句,展示了当时负责管理学宫的人员,对这些竹子进行细心照料的情形。“冉冉荣孤根”则是竹子长势茁壮,根基坚固的写照。诗人在“日晏到官下,对赏忘尘喧”中表达了自己在夕阳时分来到学宫,与同窗共赏竹景、消忘尘嚣的意境。
接下来,“海月影宵戺,天风籁晨颠”两句,描绘了一种超然物外的意境。诗人通过对月光和清晨之风的描写,传达了自己超脱世俗、与自然合一的情怀。
“去年主人斥,负谤为淮藩。后来异好尚,欲诿不敢宣”两句中,“主人斥”可能是指诗人曾被上级斥责,而“负谤为淮藩”则表明诗人因此受到诽谤,被视作淮南某种势力的代表。后来情况有所变化,但诗人依旧保持着自己的喜好,不敢公之于世。
随后的“何幸觏时哲,乃加封殖恩”一句,显示了诗人在朝廷的宽容和赏识中获得了一定的恩惠和地位。而“千里走书驿,语竹遥相存”则是诗人通过书信与远方的友人交流,表达对彼此种植的竹子以及那段往事的共同记忆。
最后,“不才好冷局,异日期归旋。千万屏剪伐,勿令孤愿言”两句中,诗人表达了自己虽然缺乏才能,但依旧喜爱那种清冷的生活状态,并在某个特定的日子里回到了从前。而“千万屏剪伐,勿令孤愿言”则是对他人的嘱咐,不要让那些独自的愿望被别人所了解。
整体而言,此诗通过种竹和赏竹的情景,反映了诗人对于往昔生活的怀念,以及对于个人品味与情操的坚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