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扉竹里掩斜晖,童子山前采药归。
满地藤花閒不扫,风来吹上钓渔矶。
柴扉竹里掩斜晖,童子山前采药归。
满地藤花閒不扫,风来吹上钓渔矶。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悠远的山居生活画卷。首句“柴扉竹里掩斜晖”,以简练的笔触勾勒出一幅夕阳西下,竹林掩映下的木门紧闭的画面,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略带几分神秘的氛围。接着,“童子山前采药归”一句,通过一个活泼生动的场景,为这幅画面增添了几分生活气息和人情味,仿佛能听到孩童欢快的脚步声和轻盈的笑声。
“满地藤花閒不扫,风来吹上钓渔矶。”这两句进一步深化了画面的意境。藤花遍地,却因无人打扫而显得自然、随意,与后一句“风来吹上钓渔矶”形成呼应,不仅展现了山中生活的闲适与自在,也暗示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欣赏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风轻轻吹过,藤花随风飘散,落在钓鱼的小石矶上,这一细节既增添了画面的动态美,也寓意着诗人内心的宁静与超脱。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山中日常生活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追求自然、淡泊名利的生活态度,以及对宁静和谐生活的向往。语言简洁明快,意境深远,富有诗意,体现了明代文人崇尚自然、寄情山水的审美情趣。
齐宫沈沈堕残月,阊阖初开九重阙。
美人夜起理明妆,尽待君王向朝发。
君王朝发石头城,香车宝马从风行。
东方未瞻红日影,北郭始报天鸡声。
鸡声渐稀日色曙,君王射雉前冈去。
花眠柳暝不归来,别馆离宫料应住。
青山雅称开朱邸,词客三千集珠履。
书成鸿烈去作仙,玉轴生光蠹鱼喜。
莫向胡僧认劫灰,空王那解世间哀。
高筑层台缘施食,台城进食几人来。
六代烟花卷帘送,繁华谁醒江南梦。
玄武湖心三尺波,半作溪田野人种。
名山古熊耳,禹迹详记载。
嶙峋势如蹲,嵩华屹相对。
众峰互回抱,百里分向背。
中见双崖披,半壁色纯黛。
车轮愁欲脱,马力行苦惫。
摩空磴道盘,危步屐齿碍。
疏花坼林红,惊羽堕岩翠。
下视浮濛流,出涧仅如带。
随山三百折,始与洛水汇。
中原苦平衍,到此意殊快。
全秦收不得,奇沓落关外。
长空卷层阴,绝壑忽昼晦。
飞云过太行,流影逼衣袂。
因知二陵近,风雨如有待。
循途陟高冈,勇进非敢退。
投足得山坳,漫告仆夫瘁。
三年为刺史,白公当内移。
三年为刺史,李子去复来。
前后三年中,问我何施为。
催科不敢拙,那得抚字慈。
弭盗苦无术,遑问道拾遗。
惟民不我恶,我不民鄙夷。
以此两相得,未免情依依。
愧无西湖水,为汝溉田陂。
亦无天竺石,为我压舟资。
因我好吟咏,多投送行诗。
山野黄发叟,里巷垂髫儿。
伛偻各拜献,婉娈相扳追。
肫意良可念,柰多虚泛词。
恩德竟何有,吾犹自知之。
若系倩人作,尤不应我欺。
老者劝餐饭,幼者得携持。
不言已可乐,待我再来时。
残芦衰柳遍江潭,萧瑟偏宜我辈探。
风里浮云自西北,尊前名士尽东南。
白鸥眠处船齐泊,红蜡烧时酒半酣。
珍重今宵良宴会,渭城莫漫唱何戡。
缘崖折而下,鸟道似凿空。
兹来本游遨,反抱失足恐。
二分垂其外,一步一神悚。
幸有木扶阑,不知滑双踵。
径尽得平岚,筠松四围拱。
数椽青豆房,缭曲类岩洞。
屋后挺一峰,拔地千丈耸。
乔松生其巅,蟠根少培壅。
居然历岁千,翠盖自郁蓊。
同行诧异见,狂叫兴飞动。
山僧解留宾,茗碗殷勤奉。
聊坐息我劳,去路还贾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