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花堂下花如锦,展禊年年就花饮。
不知花萎自何年,别梦绕花垂卅稔。
数丛无乃孙子辈,稚干柔条讵尤品?
乾嘉以来盛觞咏,忍使流风到今寝?
或云辇致贵家园,朱邸潭潭谁与谂?
榜题未改堂庑尽,万事黄粱同一枕。
郑虔若在定词成,立对斜阳作寒噤。
国花堂下花如锦,展禊年年就花饮。
不知花萎自何年,别梦绕花垂卅稔。
数丛无乃孙子辈,稚干柔条讵尤品?
乾嘉以来盛觞咏,忍使流风到今寝?
或云辇致贵家园,朱邸潭潭谁与谂?
榜题未改堂庑尽,万事黄粱同一枕。
郑虔若在定词成,立对斜阳作寒噤。
这首诗描绘了对旧日美好时光的追忆与感慨,以及对传统风尚逐渐消逝的忧虑。诗人以“国花堂下花如锦”开篇,将海棠比作锦绣,生动展现了海棠的繁盛与美丽。接着,“展禊年年就花饮”,描述了人们在花开时节聚饮的习俗,充满了生活的情趣。
然而,随着“不知花萎自何年,别梦绕花垂卅稔”的转折,诗人的思绪转向了时间的流逝和记忆的模糊。他似乎在梦中追寻着那些已逝去的美好,感叹岁月无情,花开花落,往事如烟。
“数丛无乃孙子辈,稚干柔条讵尤品?”这一句则表达了对海棠生长状态的关注,仿佛在询问这些新生的海棠是否能继承前辈的品质与风华。这种对后继者的期待,也暗含了对传统文化传承的忧虑。
“乾嘉以来盛觞咏,忍使流风到今寝?”诗人进一步反思,从历史的角度审视海棠的盛衰,以及文化风尚的变迁。他担忧,随着时间的推移,曾经的辉煌是否会逐渐沉寂,不再被人提及。
“或云辇致贵家园,朱邸潭潭谁与谂?”这一问句,似乎在探讨海棠是否曾被皇家贵族所珍爱,以及这种尊贵的地位是否还能延续。这不仅是对海棠命运的关切,也是对社会阶层变化的敏感反映。
最后,“榜题未改堂庑尽,万事黄粱同一枕。”诗人感叹,尽管堂上的题字未曾改变,但物是人非,一切美好的事物最终都将归于虚无。这句蕴含了对人生短暂、世事无常的深刻感悟。
“郑虔若在定词成,立对斜阳作寒噤。”诗人以唐代诗人郑虔为例,表达了如果郑虔在世,面对眼前的景象,必定会感到心寒。这不仅是对郑虔的敬仰,也是对自己所处时代变迁的无奈与哀叹。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沉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对传统文化的眷恋以及对社会变迁的忧虑,情感丰富,寓意深远。
半额微黄金缕衣,玉搔头袅凤双飞。
从教水溅罗裙湿,还道朝来行雨归。
眼波横秀。
乍睡起、茸窗倦绣。
甚脉脉、阑干凭晓,一握乱丝如柳。
最恼人、微雨慳晴,飞红满地春风骤。
记帕折香绡,簪敲凉玉,小约清明前后。
昨梦行云何处,应只在、春城迷酒。
对溪桃羞语,海棠贪困,莺声唤醒愁仍旧。
劝花休瘦。
看钗盟再合,秋千小院同携手。
回文锦字,寄与知他信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