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次于房历三星,斗牛不神箕独灵。
簸摇桑榆尽西靡,影落苏子砚与屏。
天工与我两厌事,孰居无事为此形。
与君持橐侍帷幄,同到温室观尧蓂。
自怜太史牛马走,伎等卜祝均倡伶。
欲留衣冠挂神武,便击云水归南溟。
陶泓不称管城沐,醉石可助平泉醒。
故持二物与夫子,欲使妙质留天庭。
但令滋液到枯槁,勿遣光景生晦冥。
上书挂名岂待我,独立自可当雷霆。
我时醉眠风林下,夜与渔火同青荧。
抚物怀人应独叹,作诗寄子谁当听。
月次于房历三星,斗牛不神箕独灵。
簸摇桑榆尽西靡,影落苏子砚与屏。
天工与我两厌事,孰居无事为此形。
与君持橐侍帷幄,同到温室观尧蓂。
自怜太史牛马走,伎等卜祝均倡伶。
欲留衣冠挂神武,便击云水归南溟。
陶泓不称管城沐,醉石可助平泉醒。
故持二物与夫子,欲使妙质留天庭。
但令滋液到枯槁,勿遣光景生晦冥。
上书挂名岂待我,独立自可当雷霆。
我时醉眠风林下,夜与渔火同青荧。
抚物怀人应独叹,作诗寄子谁当听。
这首诗是北宋文学家、思想家苏轼的作品,体现了他超脱世俗、自在潇洒的情怀。诗中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以及对古人器物的联想,表达了作者对于自由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月次于房历三星,斗牛不神箕独灵。" 这两句开篇便设定了一种超然物外的氛围,月光下,作者观察星象,感叹到古代名将之器物无人理会,只有箕星独自闪烁,显现出一种孤寂与神秘。
"簸摇桑榆尽西靡,影落苏子砚与屏。" 这里写的是自然界的景象和古代文物的遗迹相结合,桑树、榆树在秋风中摇曳,树影投射到古人留下的砚台和屏障上,表现了时间的流逝和历史的沉淀。
"天工与我两厌事,孰居无事为此形。" 这两句表达了作者对于世俗纷争的厌倦,以及对自由身心状态的向往,认为自己本应无所事事,但却被现实中的种种束缚所困。
"与君持橐侍帷幄,同到温室观尧蓂。" 这里写的是和朋友一起在温暖的书房中观赏古代圣人尧、舜的遗物,体现了对古代文化的尊崇以及友情的珍贵。
"自怜太史牛马走,伎等卜祝均倡伶。" 这两句诗表达了作者对于古代太史所用的牲畜奔波于外,不得安宁的同情,以及对那些世事纷扰、不得已而为之事的理解与宽容。
"欲留衣冠挂神武,便击云水归南溟。" 这里写的是作者想要保留古人遗风,将衣帽挂于神武的象征物上,而自己则是轻舟破浪,回归自然的意境。
"陶泓不称管城沐,醉石可助平泉醒。" 这两句诗表达了对古代圣贤不求闻达于世的态度,以及通过饮酒来忘却烦恼,借助自然之力使心灵得到净化。
"故持二物与夫子,欲使妙质留天庭。" 这里写的是作者想要将自己所珍视的两样东西(可能是书籍、砚台等)赠送给友人,以此来保持精神上的交流和联结。
"但令滋液到枯槁,勿遣光景生晦冥。" 这两句诗表达了希望能够将生命中最美好的时光延续下去,不要让光阴的岁月变得迷离不清。
"上书挂名岂待我,独立自可当雷霆。" 这里写的是作者对于自己的文学成就和声望并不在意,只愿独自一人,如同天空中的电闪雷鸣那样,自然而然地展现自己的力量。
"我时醉眠风林下,夜与渔火同青荧。" 这两句诗表达了作者对于自由生活的追求,即便在醉酒中沉睡,也愿意选择自然界作为背景,与远处渔火(渔人的灯火)共享宁静的夜晚。
"抚物怀人应独叹,作诗寄子谁当听。" 最后两句诗表达了作者对于过去事物和亲友的怀念,以及写下这首诗来寄托自己的情感,却不知会有谁能真正理解这份情意。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想象、深邃的哲思以及对自然与历史文化的深刻领悟,展现了作者超凡脱俗的情怀和高远的精神追求。
浮云蔽中野,徬徨动四顾。
物理有同心,枯株思雨露。
当代觏鸿儒,折旋中矩度。
世道殊古今,交游间新故。
所志在伊吕,慨然发深慕。
穷达自有常,圣贤亦由素。
旦暮无易情,千载通神寤。
凉风谷中来,流泉涧中聚。
抱膝发高吟,忘机下鸥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