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岭浮沈二十年,归心日夜梦江天。
谩题甲乙烦君看,若说功名只自怜。
造物小儿知薄相,个中老子已忘筌。
一筇闻作东南去,岂欲求人左海边。
闽岭浮沈二十年,归心日夜梦江天。
谩题甲乙烦君看,若说功名只自怜。
造物小儿知薄相,个中老子已忘筌。
一筇闻作东南去,岂欲求人左海边。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于归乡之路的无限思念和对功名利禄的淡然态度。"闽岭浮沈二十年"一句,表明诗人长时间漂泊在外,对于家乡的思念之深可以从这漫长的岁月中感受出来。"归心日夜梦江天"则进一步强调了这种对故土的渴望,是无时不在,无处不有的。
接着,"谩题甲乙烦君看"可能是在询问或告知某人关于自己的诗作,表面上是自谦之词,但实际上也透露出一种希望他人理解和认可的期盼。"若说功名只自怜"则流露出了诗人对于功名利禄并不放在心上的态度,这种淡泊明志的生活哲学,是古代文人常有的情怀。
"造物小儿知薄相"中的“造物”指的是自然或天地,“小儿”比喻自己,"薄相"则是指世间的名利。诗人自称为"小儿",表达了一种谦逊之意,同时也是一种对现实的超脱和不屑一顾。
"个中老子已忘筌"中的“个中”可能指的是诗人的内心,“老子”则是对自己的自称,“忘筌”则意味着已经放下了世间的牵挂,这里的“筌”可以理解为名利或世俗的羁绊。
最后两句"一筇闻作东南去,岂欲求人左海边"。这里的“一筇”可能是指某种消息或讯息,“东南去”则暗示着诗人希望向更远的地方前进,而"岂欲求人左海边"则是在质疑是否需要到达那么遥远的地方去寻找什么。这样的表述,既有对自由行走的渴望,也有对世俗纷争的逃避。
整首诗流露出一种超然物外、淡泊明志的情怀,同时也透露了诗人对于归乡和自然生活的深切向往。
前身是金粟如来,数十年荡节所临,凡转饷治军,振荒察吏,与胡文忠运筹决胜,翌赞中兴,迨功成泉石优游,更有令子克家,支柱危疆,屏翰允推南国纪;
登第且琼林再宴,九五福箕畴大备,于敬宗睦族、教惰施医,偕先府君利物济人,流连文宴,倘地下英灵重聚,为说孤儿无恙,闭关誓墓,草堂未勒北山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