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竹溪书室图为黄克文题》
《竹溪书室图为黄克文题》全文
元 / 舒頔   形式: 古风

清溪溪上竹无数,爱竹移家竹林住。

阶前老竹铿玉声,秋夜读书沾竹露。

书声绕屋杂竹声,竹色侵书助书趣。

竹根个个长龙孙,竹上鸾凰亦来聚。

有时携琴倍竹弹,两袖清阴分竹翠。

云梢月干竹弄影,杖竹寻诗过桥去。

平生性癖亦爱竹,不问主人造竹所。

君不见一筇投陂忽变化,万卷幡胸胜插架。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诗人因对竹子的喜爱而迁居竹林之中的生活场景。诗中充满了对竹子的赞美和对自然生活的向往。

首句“清溪溪上竹无数”描绘了清溪边竹林茂盛的景象,为整首诗奠定了自然清新的基调。接着,“爱竹移家竹林住”表达了诗人对竹子的深厚情感,愿意为了竹子而改变居住环境。

“阶前老竹铿玉声,秋夜读书沾竹露”两句,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竹子在不同情境下的美妙声音和对诗人的影响。竹子的“铿玉声”与夜晚读书时沾染的“竹露”,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充满诗意的氛围。

“书声绕屋杂竹声,竹色侵书助书趣”进一步描绘了竹林与书屋和谐共存的画面,竹子不仅提供了清新的空气和悦耳的声音,还激发了诗人的创作灵感,使书屋充满了浓厚的文化气息。

“竹根个个长龙孙,竹上鸾凰亦来聚”通过比喻和想象,赞美了竹子的繁茂和生机,以及它吸引鸟类栖息的能力,进一步强化了竹子作为自然界美好象征的地位。

“有时携琴倍竹弹,两袖清阴分竹翠”描述了诗人闲暇时在竹林中弹琴的情景,琴声与竹声交织,形成了一种独特的音乐与自然的和谐。

“云梢月干竹弄影,杖竹寻诗过桥去”则通过动态的描绘,展现了诗人漫步竹林,寻找灵感的过程,云影、月光与竹影相互交织,为诗人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想象空间。

最后,“平生性癖亦爱竹,不问主人造竹所”表达了诗人对竹子的热爱已深入骨髓,无论竹子来自何处,他都愿意欣赏和赞美。

整首诗通过对竹子的细腻描绘和诗人情感的抒发,展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愿景,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美和精神追求的深刻理解。

作者介绍

舒頔
朝代:元   字:道原   籍贯:(今属安徽省)

舒頔(dí)(一三○四~一三七七),字道原,绩溪,(今属安徽省)人。擅长隶书,博学广闻。曾任台州学正,后时艰不仕,隐居山中。入朝屡召不出,洪武十年(一三七七)终老于家。归隐时曾结庐为读书舍,其书斋取名“贞素斋”。著有《贞素斋集》、《北庄遗稿》等。《新元史》有传。 
猜你喜欢

病中即事三首

块坐小窗下,檐牙乌鹊语。
飞飞去复去,绕树鸣不已。
料汝必不误,顾我亦何喜。
恐有行人来,未知谁氏子。

(0)

从范秘监过城南陈亦颜读书楼

客来挥麈对觥船,客去焚香阅简编。
车马软红尘里走,不知委巷有壶天。

(0)

和程丞游清水岩黄龙山韵·黄龙山

未闻衲子着深功,但见龙孙送好风。
尊宿尚留双塔在,众丘皆让一山雄。
禅关暂到何须住,法窟虽深岂用穷。
若问如如心自在,梦魂不入大槐宫。

(0)

和程丞游清水岩黄龙山韵·清水岩

岚光野色共扶舆,见说壶天气象殊。
叠巘吞云圭角露,寒泉触石篆文纡。
荒凉佛屋存遗像,窈窕仙岩有别区。
何日青鞋亲扣历,细评佳致染权腴。

(0)

和周南吉二绝

旧游追记岳阳城,莫惜经过憩旆旌。
容易别离难会合,为君重酌圣人清。

(0)

贺皇太子生辰

郁葱佳气拥天庭,申命无疆启震亨。
少海永重瀛海润,前星辰拱极星明。
螭旗色转秋风爽,鸡戟光凝晓月清。
遥想宫僚斟玉斝,进趋无地倍驰情。

(0)
诗词分类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诗人
谢庄 张廷玉 游酢 李开先 李百药 释宗演 鄂尔泰 裴夷直 吴兆骞 上官仪 杜审言 唐求 朱弁 王仁裕 商景兰 沈德潜 富弼 任昉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