艳蕊春何去,苍藤只黯然。
无言那有恨,托意似孤骞。
萝蔓终相惜,蓬心谩自旋。
未须齐物化,隐几对陈篇。
艳蕊春何去,苍藤只黯然。
无言那有恨,托意似孤骞。
萝蔓终相惜,蓬心谩自旋。
未须齐物化,隐几对陈篇。
这首诗描绘了龙兰在春日中的景象,通过对比春色的离去与龙兰的静默,展现了植物与自然环境之间的深刻联系。诗人以“艳蕊”与“苍藤”、“无言”与“托意”、“萝蔓”与“蓬心”的对比,巧妙地表达了龙兰在面对季节更迭时的孤独与坚韧。
首句“艳蕊春何去”,以“艳蕊”象征春天的繁华与生机,却突兀地提出“春何去”,暗示春天的消逝,引出对生命循环的思考。接下来,“苍藤只黯然”,将龙兰比作“苍藤”,在春色不再时,它只能默默承受,表现出一种深沉的哀愁和无奈。
“无言那有恨”,进一步深化了龙兰的情感状态,即使不言,也蕴含着深深的遗憾和不满。而“托意似孤骞”,则通过比喻,将龙兰寄托的情感比作飞翔的孤鸟,形象地描绘出它在孤独中寻求精神寄托的场景。
“萝蔓终相惜”,转而表达出龙兰与周围环境之间的一种深情厚谊,即使在逆境中,也能感受到彼此间的相互扶持。“蓬心谩自旋”,则以蓬草自喻,尽管内心充满挣扎,却只能随风旋转,无法自主,寓含了对命运的无奈与抗争。
最后,“未须齐物化,隐几对陈篇”,诗人劝慰龙兰不必与万物同化,而是可以静心阅读古籍,从中寻找精神的慰藉和力量。这一句既是对龙兰的鼓励,也是诗人自我心境的投射,体现了对传统文化的尊重与向往。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龙兰在特定情境下的描绘,展现了自然界生命在面对变迁时的复杂情感,同时也蕴含了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以及对传统文化价值的肯定。
秦望奇峰北,天章野寺东。
石桥跨惊濑,云屋丽层穹。
片段磨砻密,高低结构雄。
盘基深凿岸,飞势耸凌空。
迥却熙蒸日,虚含自远风。
溪山形胜聚,川陆往来通。
竹影摇轩外,松声逼坐中。
孤烟惹樵叟,轻浪溅渔翁。
气象清无比,登临杳莫穷。
直须图画看,安得入神工。
甚一般、化工模子。铸成一个拙底。
生来不向春头上,却跨暮春婪尾。蓦省记。
早冉冉花阴,㶁㶁循除水。虽然恁地。
但笑咏春风,闲推鸣瑟,别自有真意。
从前看,三十七年都未。醉生声利场里。
浮云破处窗涵月,唤得自家醒起。别料理。
那玉燕石麟,不当真符瑞。彻头地位。
也须是长年,闻些好语,作个标月指。
明河耿高树,素月流澄瀛。
袅袅来金风,秋意浩以盈。
美人自西方,钟此一气清。
如潭贮皎洁,如室生虚灵。
姱节丽有晖,高情澹无营。
昔含鸡舌香,曾以凤咮鸣。
不登金张馆,尝抱箕濮情。
倏焉冰山销,揭若黄道明。
众星已牢落,太白犹光荧。
英风自骨鲠,心事元夷平。
会须朝紫皇,提笔福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