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炊未登盘,饥肠已戚戚。
欲问堂上人,先闻发叹息。
苟念一饷饥,况艰终岁食。
茫茫九州间,几人悲罄室。
吾欲呼天工,驱雷驾云龙。
十日一风雨,五谷年常丰。
佩刀化为农,孙哺百岁翁。
完助阴阳功,不顾吾盘空。
晨炊未登盘,饥肠已戚戚。
欲问堂上人,先闻发叹息。
苟念一饷饥,况艰终岁食。
茫茫九州间,几人悲罄室。
吾欲呼天工,驱雷驾云龙。
十日一风雨,五谷年常丰。
佩刀化为农,孙哺百岁翁。
完助阴阳功,不顾吾盘空。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贫困生活的艰辛和对美好愿景的渴望。开篇便以“晨炊未登盘,饥肠已戚戚”形象地表达了早晨尚未用餐,肚子已经因饥饿而绞痛,这种生理上的不适,反映出诗人生活的贫困。
接着,“欲问堂上人,先闻发叹息”显示了对家中长辈的关心,但甚至连话语都充满了叹息,透露出一种无奈与沉重的心情。这两句通过内心活动的描写,增强了诗歌的情感深度。
“苟念一饷饥,况艰终岁食”表明诗人对一餐饭的珍惜,以及对于长久以来都在忍受食不果腹的艰辛生活的感慨。这里,“饷”指的是粮食,“况”字用以表示转折,强调了诗人的同情之心。
“茫茫九州间,几人悲罄室”则是对广大天地中,像自己这样处境的人数的感慨。“罄室”指的是贫困的小屋,这里的“几人”暗示着这种生活并非个例,而是一种普遍现象。
下半首诗转向了对理想状态的憧憬和渴望,“吾欲呼天工,驱雷驾云龙”表达了诗人想要像神话中的英雄一样,能够掌控自然力量,改变自己的命运。这里,“呼天工”、“驱雷驾云龙”都是夸张的手法,用来强调诗人的愿景。
“十日一风雨,五谷年常丰”是对农业美好状态的描绘,一种理想中的农业社会,每隔十天就会有适时的风雨,五谷因此能够年年丰收。这种描述充满了对自然恩赐和物产丰饶的向往。
“佩刀化为农,孙哺百岁翁”则是诗人希望武力可以转换为农业生产的能力,让自己能像老翁一样,安享晚年。这两句中,“孙哺”即是子孙满堂之意,而“百岁翁”则是对长寿、幸福生活的向往。
最后,“完助阴阳功,不顾吾盘空”表达了诗人希望能够完成自己对于天地自然规律的贡献,即使自己的盘中食物已经所剩无几。这不仅是对个人命运的挑战,更是对宇宙秩序的一种敬畏。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现实生活的反思和对美好未来愿景的憧憬,展现了诗人对于理想与现实之间矛盾的深刻感悟,以及对于改变个人命运和社会状况的强烈渴望。
澹月倾云晓角哀,小风吹水碧鳞开。
此生定向江湖老,默数淮中十往来。
日夕阴云起,登城望洪河。
川气冒山岭,惊湍激岩阿。
归雁映兰畤,游鱼动圆波。
鸣蝉厉寒音,时菊耀秋华。
引领望京室,南路在伐柯。
大厦缅无觌,崇芒郁嵯峨。
总总都邑人,扰扰俗化讹。
依水类浮萍,寄松似悬萝。
朱博纠舒慢,楚风被琅邪。
曲蓬何以直,托身依业麻。
黔黎竟何常,政成在民和。
位同单父邑,愧无子贱歌。
岂敢陋微官,但恐忝所荷。
径深寂寂锁苔茵,此地不生车马尘。
梦断瑶台惟有竹,棋声花院似无人。
蛛因门闭牢穿网,鹊悟枝乾自采薪。
祇道乾坤大如许,不知天地又新春。
少年昨已去,芳岁今又阑。
如何寂莫意,复此荒凉园。
园中独立久,日澹风露寒。
秋蔬尽芜没,好树亦凋残。
唯有数丛菊,新开篱落间。
携觞聊就酌,为尔一留连。
忆我少小日,易为兴所牵。
见酒无时节,未饮已欣然。
近从年长来,渐觉取乐难。
常恐更衰老,强饮亦无欢。
顾谓尔菊花,后时何独鲜。
诚知不为我,借尔暂开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