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珠点点抛来疾。山气浓于墨。眼前何处认南屏。
但见空濛远水、接天青。兰桡整日堤边歇。
谁更携游屐。烟蓑雨笠坐孤蓬。
只好红衣画个、老渔翁。
乱珠点点抛来疾。山气浓于墨。眼前何处认南屏。
但见空濛远水、接天青。兰桡整日堤边歇。
谁更携游屐。烟蓑雨笠坐孤蓬。
只好红衣画个、老渔翁。
这首《虞美人(其二)雨湖》由清代诗人俞樾所作,描绘了一幅雨湖之上的生动画面,充满了浓厚的江南水乡风情。
首句“乱珠点点抛来疾”,以“乱珠”比喻雨滴,形象地描绘了雨点密集而迅速地落下,营造出雨势急促的氛围。接着,“山气浓于墨”一句,通过将山间的雾气比作浓墨,表现了雨后山色的深沉与厚重,同时也暗示了雨后的清新与湿润。
“眼前何处认南屏。但见空濛远水、接天青。”这两句进一步扩展了画面的视野,将视线从近处的山色转向远处的水面,只见一片空蒙的水色与天际相连,呈现出一种宁静而深远的美。这里的“南屏”可能是指杭州西湖边的南屏山,但此处并未直接点明,而是通过“但见”二字,留给读者丰富的想象空间。
接下来,“兰桡整日堤边歇”描绘了一艘装饰精美的小船在湖边停靠,似乎主人已经结束了一天的游湖活动,准备休息。这不仅增添了画面的生活气息,也暗示了诗人对悠闲生活的向往。
“谁更携游屐。烟蓑雨笠坐孤蓬。”这两句则转而描写一位独自坐在小舟中的渔翁,他身着蓑衣,头戴斗笠,面对烟波浩渺的湖面,显得孤独而自在。这里通过渔翁的形象,表达了诗人对自由与自然和谐共处的追求。
最后,“只好红衣画个、老渔翁。”这句话以幽默的方式,将前面描绘的渔翁形象再次强调,仿佛是在说,只有这样的画面才是最理想的,最能代表诗人内心向往的宁静生活状态。
整首词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雨湖的独特魅力,以及诗人对自然美景和闲适生活的深深喜爱与向往。
范公亭东看古树,有身莫可限尺度。
只凭长大不长长,边老婪酣遗丑肚。
一干朽尽皮肉空,一干轮囷叶粗蔽。
盘根到处走虬蛇,风雨不惊知得地。
坐根纳荫且移时,静玩气机成感寓。
人生安得如此顽。不死不用常在世。
杏花初开红满城,我眠僧房闻雨声。
侵朝急起看晴艳,对房两株令眼明。
还宜夜坐了馀兴,静免蜂蝶来纷争。
嫣然红粉本富贵,更借月馀添妍清。
青蘋流水未足拟,金莲影度双娉婷。
庭空月悄花不语,但觉风过微香生。
老僧看惯不为意,却爱小纸燕脂萦。
高斋素壁可长有,不由零落愁人情。
扳龙快逐风雷起,敷陈三策天颜喜。
黄金殿上拜恩来,自庆遭逢尧舜理。
画桥流水御堤平,垂杨万树皆莺声。
白马银鞍光皎皎,踏花归去春风轻。
蓝袍袖带天香暖,一路笙韶杂歌板。
道傍观者如堵墙,谓是神仙出瑶馆。
光荣如此世亦稀,过眼繁华难久持。
要令勋业满钟鼎,乃是礌落奇男儿。
君不见贞元龙虎榜中多贤俊,天下至今钦仰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