纱窗多护惜,瓷盆亦贴妥。
若从闻思修,堪證菩提果。
纱窗多护惜,瓷盆亦贴妥。
若从闻思修,堪證菩提果。
这首诗是清代诗人弘历所作的《桂六首》中的第五首。诗中运用了比喻和象征的手法,以“纱窗”、“瓷盆”等日常物品为载体,表达了对佛法修行的深刻理解与追求。
首句“纱窗多护惜”,纱窗在佛教中常被看作是遮蔽与保护的象征,这里通过“护惜”二字,形象地描绘出对佛法的珍视与保护,如同珍惜珍贵的物品一样,体现了对精神世界的重视。
次句“瓷盆亦贴妥”,瓷盆在这里代表了修行的工具或容器,通过“贴妥”一词,强调了将佛法融入日常生活,如同将水倒入瓷盆中一样自然,体现了佛法与生活和谐统一的理念。
后两句“若从闻思修,堪證菩提果”,直接点明了佛法修行的路径——“闻”(听闻佛法)、“思”(深入思考佛法义理)、“修”(实践佛法教诲),并最终达到“证”(证悟)“菩提果”的目标。这里的“菩提果”通常指证得佛果,即达到最高觉悟的状态。整句话简洁有力,表达了通过持续不懈的修行,最终能够实现精神上的觉醒与解脱的信念。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日常生活中的物品,巧妙地传达了佛教修行的核心理念,既富有哲理又具象生动,展现了弘历作为一位文人学者对于佛法深刻的理解与独到的见解。
一犁春雨盈田畴,村南村北啼钩辀。
阳和入土土脉润,谷种已见舒银钩。
朝来雨晴天气燠,大牛小牛泥满腹。
蚊䖟乱集龙贝疏,驱牛且向前溪浴。
浴罢起来勤著鞭,趁暖且耕山后田。
山泉易涸时易过,莳秧肯让他人先。
阿翁老倦扶不起,阿婆日旰未梳洗。
鸢鱼向人如道饥,飞来啄尽盆中米。
妇且炊,儿莫啼,蠲租有诏矜黔黎。
五月不须粜新谷,酒压珍珠饭抄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