徇速承王后,聪明复辟初。
恩波同海浸,刑网比天疏。
屡有搜贤诏,曾无谏猎书。
惟馀封禅事,应恨缺蒲车。
徇速承王后,聪明复辟初。
恩波同海浸,刑网比天疏。
屡有搜贤诏,曾无谏猎书。
惟馀封禅事,应恨缺蒲车。
这首诗是北宋时期著名画家、书法家文同所作,收录在《仁宗皇帝挽诗十首》中。从诗的内容来看,文同通过诗歌表达了对仁宗皇帝的赞美之情。
“徇速承王后,聪明复辟初。” 这两句描绘了仁宗皇帝继位后的迅速恢复国势和聪明睿智的领导能力。这里的“徇速”指的是仁宗即位后迅速稳定国家局势,“承王后”则是承继前朝基业,而“聪明复辟初”则表明他重新开创了一个美好的开始。
“恩波同海浸,刑网比天疏。” 这两句诗强调仁宗皇帝的恩泽如同浩瀚大海一样深广无边,同时又能宽松法律,减轻刑罚,使得百姓能够安居乐业。这里的“恩波”指的是仁宗的恩惠像波涛一般奔腾不息,“刑网比天疏”则是说他的治理之法既严格又公正,如同天上的星辰一样稀疏而不失秩序。
“屡有搜贤诏,曾无谏猎书。” 这两句表达了仁宗皇帝重视人才选拔和倾听直言进谏的品质。他多次颁布征召賢才的詔令,但从不因直言而诽谤、追究,这体现了一种理想君主的人格魅力。
“惟馀封禅事,应恨缺蒲车。” 最后两句诗则表达了文同个人对于仁宗在位期间未能亲自巡幸各地的遗憾。这里的“惟馀封禅事”是说只有通过书信了解地方情况,“应恨缺蒲车”则是文同对仁宗没有机会乘坐仪式用车(蒲车)进行巡狩而感到惋惜。
整首诗通过歌颂仁宗皇帝的德政和治国理念,展现了文同作为臣子对于君主的忠诚与赞誉之情。同时,也反映出北宋时期文化人士对于理想政治环境的向往。
大府闻告急,飞章达天衢。
檄令厦门道,就近携所需。
帑金出厅库,薯丝购海嵎。
剋期渡溟渤,未敢缓须臾。
东海偏作剧,漂泊月有馀。
幸不葬鱼腹,居然到澎湖。
台阳镇道府,早檄大令徐。
沈施二巡检,先后临灾区。
折桅与断舵,倾覆尤堪虞。
分投稽户籍,冒险忘捐躯。
援照昔年例,火速开仓储。
监放选绅士,手不假隶胥。
老弱戴皇仁,襁负来于于。
余也心孔亟,思民口可糊。
计尔丁多寡,计尔家有无。
计尔饔飧后,计尔刈穫初。
务使沾实惠,普遍海之隅。
恺泽实汪濊,臣工敢迂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