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仁宗皇帝挽诗十首·其二》
《仁宗皇帝挽诗十首·其二》全文
宋 / 文同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鱼]韵

徇速承王后,聪明复辟初。

恩波同海浸,刑网比天疏。

屡有搜贤诏,曾无谏猎书。

惟馀封禅事,应恨缺蒲车。

(0)
翻译
迅速接受王后的命令,智慧恢复了初时的清明。
她的恩惠如同海水般深广,刑法宽松得仿佛天空一样稀疏。
多次发布选拔贤才的诏令,却未曾有关于劝阻打猎的文书。
只剩下祭祀天地的盛事,或许会遗憾缺少了简易的蒲草车。
注释
徇速:迅速。
承:接受。
王后:指代君主或皇后。
聪明:智慧。
复辟:恢复。
恩波:恩惠像波浪。
海浸:如海水淹没。
刑网:刑法。
天疏:宽松。
搜贤:选拔贤才。
诏:诏令。
谏猎:劝阻打猎。
书:文书。
封禅:古代帝王祭祀天地的大典。
缺蒲车:缺少简易的蒲草车,暗示简朴。
鉴赏

这首诗是北宋时期著名画家、书法家文同所作,收录在《仁宗皇帝挽诗十首》中。从诗的内容来看,文同通过诗歌表达了对仁宗皇帝的赞美之情。

“徇速承王后,聪明复辟初。” 这两句描绘了仁宗皇帝继位后的迅速恢复国势和聪明睿智的领导能力。这里的“徇速”指的是仁宗即位后迅速稳定国家局势,“承王后”则是承继前朝基业,而“聪明复辟初”则表明他重新开创了一个美好的开始。

“恩波同海浸,刑网比天疏。” 这两句诗强调仁宗皇帝的恩泽如同浩瀚大海一样深广无边,同时又能宽松法律,减轻刑罚,使得百姓能够安居乐业。这里的“恩波”指的是仁宗的恩惠像波涛一般奔腾不息,“刑网比天疏”则是说他的治理之法既严格又公正,如同天上的星辰一样稀疏而不失秩序。

“屡有搜贤诏,曾无谏猎书。” 这两句表达了仁宗皇帝重视人才选拔和倾听直言进谏的品质。他多次颁布征召賢才的詔令,但从不因直言而诽谤、追究,这体现了一种理想君主的人格魅力。

“惟馀封禅事,应恨缺蒲车。” 最后两句诗则表达了文同个人对于仁宗在位期间未能亲自巡幸各地的遗憾。这里的“惟馀封禅事”是说只有通过书信了解地方情况,“应恨缺蒲车”则是文同对仁宗没有机会乘坐仪式用车(蒲车)进行巡狩而感到惋惜。

整首诗通过歌颂仁宗皇帝的德政和治国理念,展现了文同作为臣子对于君主的忠诚与赞誉之情。同时,也反映出北宋时期文化人士对于理想政治环境的向往。

作者介绍
文同

文同
朝代:宋   字:与可   号:笑笑居士   籍贯:北宋梓州梓潼郡永泰县(今属四川绵阳市盐亭县)   生辰:1018~1079年

文同(1018~1079年),字与可,号笑笑居士、笑笑先生,人称石室先生。北宋梓州梓潼郡永泰县(今属四川省绵阳市盐亭县)人。著名画家、诗人。宋仁宗皇祐元年(1049年)进士,迁太常博士、集贤校理,历官邛州、大邑、陵州、洋州(今陕西洋县)等知州或知县。元丰初年,文同赴湖州(今浙江吴兴)就任,世人称文湖州。元丰二年(1079)正月二十日,文同在陈州(今河南省淮阳县)病逝,未到任而卒,享年61岁。
猜你喜欢

郊行古意

辛苦远行人,寂寞溪山路。

云水隔疏村,渺渺横烟雾。

鸡声出竹篱,高树滴微露。

负耒有农夫,行歌临野渡。

竹筏散不收,一篙不知处。

惊起白鸥飞,低拂芦花去。

(0)

题吴希周百蝶图

缕就金丝簇额边,裁成玉版挂腰前。

当年杂入庄周梦,栩栩蘧蘧正杳然。

(0)

澎湖旅思·其二

万里篷飞天际去,一身宛在岛中悬。

烹茶煮酒销愁日,扫地焚香静客缘。

逢世敢吟招隐赋,有书久欠买山钱。

回头自笑烟波外,蝴蝶梦中二十年。

(0)

抚恤六首答蔡生廷兰·其三

大府闻告急,飞章达天衢。

檄令厦门道,就近携所需。

帑金出厅库,薯丝购海嵎。

剋期渡溟渤,未敢缓须臾。

东海偏作剧,漂泊月有馀。

幸不葬鱼腹,居然到澎湖。

台阳镇道府,早檄大令徐。

沈施二巡检,先后临灾区。

折桅与断舵,倾覆尤堪虞。

分投稽户籍,冒险忘捐躯。

援照昔年例,火速开仓储。

监放选绅士,手不假隶胥。

老弱戴皇仁,襁负来于于。

余也心孔亟,思民口可糊。

计尔丁多寡,计尔家有无。

计尔饔飧后,计尔刈穫初。

务使沾实惠,普遍海之隅。

恺泽实汪濊,臣工敢迂拘。

(0)

咏物二十四首

赤足扪来恣大嚼,琵琶虫向沧波跃。

倘逢海客语瀛洲,个个当年王景略。

(0)

壬辰春来澎办赈务临行赋此为蒋怿庵刺史志别·其二

荆州闻望久名驰,海外循声更可师。

一路欢呼慈父母,十年抚字当孙儿。

叨陪笑语春风里,许把芳樽夜月时。

他日追随期莫定,者番归棹倍牵思。

(0)
诗词分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诗人
鲜于枢 张岱 元绛 李华 孙逖 万寿祺 高鼎 严维 陈羽 蒋廷锡 虞世南 叶绍翁 王粲 郭嵩焘 贯云石 邢昉 张华 殷云霄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