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千里赴吴陵,沿道迟留不问程。
风物萧条乡愈远,山川开豁眼增明。
春田未有归耕计,夜雨聊听对榻声。
幸向莱庭同戏綵,回头终有愧难兄。
一家千里赴吴陵,沿道迟留不问程。
风物萧条乡愈远,山川开豁眼增明。
春田未有归耕计,夜雨聊听对榻声。
幸向莱庭同戏綵,回头终有愧难兄。
此诗描绘了诗人赴吴陵途中所见所感,表达了一种淡泊名利、归隐田园的生活态度。首句“一家千里赴吴陵”即设定了诗人的行程,而“沿道迟留不问程”则透露出诗人对旅途中的风景已然陶醉,不再计较路程的远近。这两句构建了一种悠闲自得的情境。
接着,“风物萧条乡愈远,山川开豁眼增明”表达了随着距离故乡越来越远,周遭景色变得更加苍凉,而诗人则感到心灵的澄清和目光的明亮。这两句既是对自然美景的描绘,也流露出诗人内心世界的变化。
“春田未有归耕计,夜雨聊听对榻声”则进一步抒发了诗人的归隐之情。春天本应是耕种的季节,但诗人并无返回农田的打算,而是在夜雨中静享室内的宁静。这两句不仅描绘出一个安逸的生活场景,也反映出了诗人对世俗纷争的超脱。
最后,“幸向莱庭同戏綵,回头终有愧难兄”则是诗人与友人在一起玩耍,享受着简单的乐趣,但内心仍然有所不忍和自责。这里的“愧难兄”可能指的是对亲兄弟的愧疚,或许是对不能同行的遗憾。
整首诗通过描写旅途中的自然风光、个人情感和生活态度,展现了诗人超脱世俗、追求内心平静的心路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