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象静中会,何处不移情。
随意莳花,叠石点缀总清奇。
君自有琴未理,再说无不鼓,已被古人欺。
我向画图里,声听海潮低。惜古调,抱遗响,莫歔欷。
替把焦桐,解取还向绿阴携。
弹到仙禽起舞,按到池鱼出听,何必问钟期。
林木渺冥际,群鸟尽飞啼。
万象静中会,何处不移情。
随意莳花,叠石点缀总清奇。
君自有琴未理,再说无不鼓,已被古人欺。
我向画图里,声听海潮低。惜古调,抱遗响,莫歔欷。
替把焦桐,解取还向绿阴携。
弹到仙禽起舞,按到池鱼出听,何必问钟期。
林木渺冥际,群鸟尽飞啼。
这首清代黄钧宰的《水调歌头·其二》题山阴周啸麓《抱琴图》,以山水画为引,表达了对音乐艺术的深深感慨。开篇“万象静中会,何处不移情”,描绘了静谧的环境中,万物皆能触动情感,暗示了琴音的感染力。接着,“随意莳花,叠石点缀总清奇”描绘了画面的雅致,与琴音相映成趣。
诗人感叹自己虽有琴却未得弹奏,暗指古人技艺高超,“再说无不鼓,已被古人欺”。他将自己沉浸在画中,聆听海潮般的琴音,表达对琴艺的向往和对古人成就的敬仰。“惜古调,抱遗响,莫歔欷”表达了对古曲的珍视和对失传的惋惜。
诗人进一步设想,如果能如焦桐般精通琴技,即使在绿荫下也能弹奏出动人乐章,足以令仙禽起舞,池鱼出听,无需寻求知音钟期的认可。最后,“林木渺冥际,群鸟尽飞啼”,以自然景象收尾,烘托出琴音的深远影响,以及诗人对音乐艺术无尽的追求和热爱。
整首诗通过描绘画面和想象,展现了诗人对琴艺的痴迷和对古代琴师的敬仰,同时也寓含了对传统文化的怀念和对艺术传承的呼唤。
淼淼春波碧海边。淹留佳客夜开筵。
未临元夕灯先试,虽是贫家月也圆。
歌宛转,舞蹁跹。劝郎行乐驻华年。
白头未定西归计,愁听箜篌蜀国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