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音终在耻争先,谷外寒多故后迁。
已过花时亦何恨,不妨夏木绿参天。
好音终在耻争先,谷外寒多故后迁。
已过花时亦何恨,不妨夏木绿参天。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张耒的作品,名为《崇宁壬午临汝四月始闻莺二首(其二)》。张耒以其清新脱俗的风格著称,这首诗也不例外。
首句“好音终在耻争先”表达了诗人对早听莺歌的喜悦与期待之情,"好音"指的是莺鸟优美的鸣叫声,而"耻争先"则是因为往年未能及时听到莺歌而感到遗憾。
次句“谷外寒多故后迁”描绘了春天来临较晚,气候尚寒的景象。诗人借此表明自己对听闻莺歌的期待已久,但因天气原因只能推迟至今。
第三句“我过花时亦何恨”中的“花时”指的是春季万物盛开之际,而“我过花时”则意味着诗人错过了最美丽的季节。但是他并无遗憾,因为即使是在花落之后,“不妨夏木绿参天”。
末句“不妨夏木绿参天”中,“夏木”指的是夏日葱郁的树木,而“绿参天”则形容这些树木郁郁葱葱,连绵向上直达天际。这一画面展示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感悟。
整首诗通过对莺歌的期待与对春天景色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于时光流逝、季节更迭以及自然之美的深刻体验。
宿幸依刘表,时蒙说项斯。
方为感知赋,遽作送行诗。
万里通吴蜀,千山隔梦思。
江头野梅发,应记共吟时。
龙媒要是龙眠笑,意在能空冀并群。
老我惟知赏神骏,何时变化上青云。
楼头残月映储胥,人在西窗酒醒余。
梦里都忘阆风路,吟边如到玉霄成。
邻墙共作无何饮,别野期看未见书。
祗恐弓旌便招去,汉家答诏待相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