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礼趋贤子,光阴仰圣传。
言持采芝赋,来问凌云篇。
帘燕衔书湿,檐花点墨鲜。
窥园应未暇,须以日为年。
诗礼趋贤子,光阴仰圣传。
言持采芝赋,来问凌云篇。
帘燕衔书湿,檐花点墨鲜。
窥园应未暇,须以日为年。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贤士在顾徵君家园中生活的场景,充满了对时间的珍惜和对学问的追求。首联“诗礼趋贤子,光阴仰圣传”开篇即点明了人物的身份与追求,贤士们在诗礼的引导下追求卓越,光阴流逝中仰望圣人的教诲,展现出一种崇高的精神境界。颔联“言持采芝赋,来问凌云篇”进一步描述了贤士们交流学问的情景,他们手持着关于采芝的诗歌,前来询问更高远的篇章,体现了求知若渴的精神状态。
颈联“帘燕衔书湿,檐花点墨鲜”则通过自然景象的描写,营造出一种浓厚的文化氛围。燕子衔着湿润的书籍穿梭于屋檐之下,花朵在阳光的照耀下点缀着墨迹,既表现了环境的雅致,也暗示了知识与文化的传承。尾联“窥园应未暇,须以日为年”表达了对贤士忙碌于学问之中的赞美,即使在忙碌中也应珍惜每一刻,将时间视为宝贵的资源,体现出对时间的珍视和对学问的热爱。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顾徵君家园生活场景的描绘,展现了古代文人对于学问的执着追求和对时间的深刻体悟,是一首充满哲理意味的佳作。
天目青逾蓝,上有危峰横空插汉高巉岩。
沧海深莫测,下有六鳌迭负蓬壶方丈于其侧。
山峻极兮水波澜,千盘万折行路难。
愁看混沌开凿处,尚有斧迹留人间。
殳山仙翁发如雪,胸蟠太和吐日月。
手中鍊石轻女娲,五色曾将补天裂。
忆闻羽客从之游,青霞光乱云锦裘。
金鸡叫海白日惨,桂树四落空山愁。
昔年寒月照樽俎,明珠百斛轻于土。
君山铁笛悲向人,羞杀堂前柳枝舞。
君归东吴怀故庐,明星古宅非吾居。
会稽泱漭浙江险,谁探千载太史禹穴之遗书。
兴因东归发,遂作《东归谣》。
他年相忆五情热,应知泪湿双龙绡。